ID: 1241566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 《包身工》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429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包身工,教学设计
  • cover
《包身工》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报告文学,真实地描述了19世纪30年代国统区一日本纱厂中国女童工在纱厂非人的生活、劳动情景,阐述了包身工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有力地揭发了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经济掠夺。 教学重点 1.按“预习提示”熟读文本,能复述包身工一天中几个重要节点的生活、劳动情况,并理清“芦柴棒”,小福子的遭遇。 2.掌握本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技巧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梳理包身工制度产生、发展壮大的原因及作者的立场。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借助点面结合、类比、对比、比喻等多种文学表达技巧写人记事揭示主旨的写作手法。 2.学习并培养对弱小者给予同情帮助的人文情怀。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善于发现问题并智慧地解决问题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资源 1.山西黑砖窑虐童事件图片 2.库车协益纺织有限公司车间生产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 2分钟 听关于夏衍 “叫”“请”不同的人文关怀故事,走向他的报告文学《包身工》。 二.中心思想 2分钟 本文运用多种写作技巧,以主副两线交织描写包身工生活,劳动情景,穿插着包身工制度产生、发展的脉络,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了中外反对派相互勾结,压榨剥削中国劳工的罪恶行径,表达了对包身工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并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三.合作探究 发现问题 3分钟 老师:针对上述中心思想,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至少一个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 1、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 2、梳理出文中有哪两条主副线索? 3、你能简要复述包身工的生活、工作情景吗? 4、你能整理包身工制度产生发展的脉络吗? 5、作者对包身工及其制度的态度是什么? 四. 群策群力 解决问题 25分钟 可以是以下答案,也可能不全面,老师视具体情况予以帮助 (1)写作技巧方面:点面结合,类比法,对比法,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 (2)主线: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天起床,早餐,上工,收工的生活、老动画面———悲惨命运 副线:包身工制度产生发展膨大及灭亡的历史趋势———必然性 (3)包身工的凄惨命运 吃 : 穿: 住: 行: 劳动: (4)包身工制度产生发展膨大的原因探究 外因: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内因:中国农村经济凋敝,灾荒无以为生———产生 三个因素:①可靠(身体属带工老板,无做与不做的自由) ②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工潮影响) ③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1/3)———发展壮大 (5)作者的立场 深恶痛绝,末三段文字分析 五.拓展延伸 关注现实,警惕包身工现象 5分钟 图片 2007年山西洪洞县黑砖窑虐童事件 图片 贵州童工背煤1.1公里挣1元钱事件 图片、视频 2017年库车协益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劳动情景 警示升华: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人性的觉醒,文明的进步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越来越重视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讨论现实,是为了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六.当堂检视 学有所获 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1.填空题 报告文学属于( )一类文体,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的总称,可以写( ),写( ),写问题。 报告:题材,选择真人真事,迅速及时反映生活。 文学:表达,采用文学的某些( ),形象生动。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 )。 2.选择题 “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 B.这里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