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激趣导入: 《史记 项羽本纪》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制作yu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10岁时,随父亲到长安,开始了对古代文献的研读,并直接受学于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作品介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历史学和历史传记文学的纪传体体例,为中国民族文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名人评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史记》百三十篇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 ———郑板桥 背景知识: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在这样的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这是刘项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农民起义胜利的果实而展开的一场政治斗争,这是两集团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2):宴会前(缘由) 第二部分(3-4):宴会中(经过) 第三部分(5-7):宴会后(结果) 小标题: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邦请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沛公出逃———张良入谢———沛公除奸 重点赏析: 1. 节选的第二部分的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请结合课文说一说。 2.沛公见到项羽说了些什么,有几层意思?由对话可知,两人的性格怎么样? 刘邦:能言善辩、忍辱负重、能屈能伸。 项羽:性格直爽、政治上无知。 3. 从位次看性格。 鸿门宴人物及座位安排 文化常识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 项王 项伯 项庄 刘邦 张良 范增 重点赏析: 3. 从位次看性格。 项羽居尊位的原因:①出身贵族(名门、名将之后);②巨鹿一役后成为反秦主力,诸侯皆臣服之;③实力强大。 自矜功伐、骄傲自大。 刘邦居卑位:积极退让的应变之策。 老练成熟、老谋深算。 重点赏析: 4. 宴会中有个精彩的节目用现在的一个成语该如何说?由此可知,项羽集团内部怎么样?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集团内部不团结,貌合神离。 重点赏析: 5. 节选部分的高潮在那一段?这一段写了谁和谁之间的矛盾冲突?文章花这么多的笔墨塑造樊哙的形象是不是喧宾夺主了? 明确:节选的第4段:樊哙闯帐。 樊哙与项羽。 写樊哙事实上是在写项羽。写项羽的不忍,不善言辞、拙于应变,从他对樊哙的惺惺相惜可知,项羽重信重义、豪爽耿直,有将帅之才,但无君主之魄力。 由樊哙的言行可知,刘邦集团团结一致、上下同心。 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对比、烘托表现出来的: ⑴项羽在优势下,自矜功伐、骄傲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