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尸体遍野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运输尸体 “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这里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 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重点字词 婆娑 噩梦 嬉笑 废墟 雏菊 窒息 请找出本文中的导语、主体、结语,并以此为依据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导语(1-3段) 主体(4-15段) 结语(第16段) 2、参观者访问了哪些地方? 毒气室 焚尸炉 牢 房 试验室 纪念墙 绞刑室 毒气室 焚尸炉 女囚—狭窄的空间住满了人(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六英尺宽,三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晚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纪念墙上部分遇难者的照片 绞刑架 ①读了课文和看了图片后,请问大家对奥斯维辛有什么印象? 提示: 可怕、惨绝人寰、是阴暗、恐怖的人间地狱。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②作者有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囚犯”的?你是怎样体会到它的可怕呢? 提示: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③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瑟瑟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他们感到自己也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变化的表情 人的感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与人格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令人发指。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③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 提示: 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讽刺,任纳粹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或许是一种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④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 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讽刺,无论纳粹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可理解为一种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⑤、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却都写了欢乐的情景,这种乐景描写与文章的整体悲情基调协调吗 文章写了布热金卡太阳和煦、树木繁茂、儿童嬉戏的祥和景象,这是写实景。但作者觉得这种祥和之景出现在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是“一场噩梦”。这是以乐写悲,以乐衬悲。虽然今天的奥斯维辛早已是“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是一幅欢乐的景象。但是这里也曾是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的地方,是善良的蒙难地。眼前虽然是一幅阳光明媚、欢乐祥和的景象,但是人们心头阴霾难除,总觉得在此地出现此景,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使人更感“毛骨悚然”的。这是以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