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31376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课件(第三课时,共41张PPT)+素材+教案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94次 大小:1863866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年级,第三,教案,素材,PPT,41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1课《多彩多姿的民间艺术》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保护民间艺术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 学习目标 1.关注民间艺术衰落的困境。2.探究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3.为保护民间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 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力所能及地为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作贡献。 难点 以实际行动投身到保护民间艺术的活动中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图片+文本学习:图片中的工艺品是用什么编制的?玉米皮编织的坐垫在民间由来已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因为现在需要少了,慢慢地已难觅踪迹。2.播放视频素材:女孩用玉米皮做编织品3.小结并板书课题:保护民间艺术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视频齐读课题 用猜一猜的教学方式和观看视频导入新课,引出新课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知民间艺术在民间。 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关注民间艺术衰落的困境1.文本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2.文本学习:相关链接2008年1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曾广为流传的凤阳花鼓戏濒临失传。由于学习时间长、经济效益低,没人肯学唱。无独有偶,2008年1月26日《新闻联播》报道,惠山泥人的传承人王南仙从泥人厂退休后,二十多年一直没有拜师学艺的徒弟,为防止惠山泥人艺术失传,当地政府不得不通过给学徒发工资的方式给她招聘了九个徒弟。事实上,还有很多民间艺术也处在衰落的边缘,被报道出来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3.图片+文本学习:关注民间艺术衰落的困境(1)凤阳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是安徽省的传统戏曲剧种。被誉为凤阳三花(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之一,因起源于凤阳县长淮卫镇(今属蚌埠市区),故又称卫调花鼓戏、卫调花鼓。(2)无锡惠山泥人: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古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清乾隆南巡时,惠山名艺人王春林制作泥孩数盘进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称赞。代表作有《大阿福》、《一团和气》、《三胖子》等。(3)川剧、湘剧、黄梅戏:地方戏:是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的通称。"地方戏"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4)泰安渔鼓起源于商末周初,起初叫“三根木”。泰安本地的一门艺术———泰安渔鼓,这门艺术如今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现代发展最盛,而随着时代发展,听渔鼓的人不多了,唱渔鼓的人也越来越少这门手艺正濒临失传!(5)唢呐: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吹奏乐器,但大家平时欣赏到的唢呐演奏越来越少,安庄镇马埠村民梁氏唢呐队、汶阳镇砖舍村“李氏唢呐”都面临失传,李志全“李氏唢呐”是第六代传人,2007年“李氏唢呐”被列为肥城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0年被确立为泰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播放视频素材:唢呐独奏《社庆》(7)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8)泰安梆,又名莱芜梆。莱芜梆,又名“莱芜讴”,也叫“靠山梆”或“泰山梆”,兴盛于清初,流行在山东莱芜、新汶、泰安、蒙阴一带。《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1983年版)中有专文记载。(9)手工木雕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进行雕刻,是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木雕的历史最为悠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就有木雕鱼出土,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墓兽,湖北云梦汉墓中出土的彩雕木俑均为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