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35212

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21437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7课,壶口瀑布,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壶口瀑布 梁衡 大声读单元提示,勾画要点 本单元的课文共性是什么? 学习本单元我们要达成什么目标? 游记三要素: 所至,所见,所感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游记基本要素。 2、把握作者的写景角度及所写景物特点,感知作者抒发的情感。 一、初读课文,知游记要素。 1、自由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告诫 推搡 霎时 驰骋 旋涡 寒噤 迂回 汩汩 震耳欲聋 前呼后拥 乘隙而进 怒不可遏 作者简介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 、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在散文创作方面,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名山大川感思录》《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人人皆可为国王》等。 0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二、再读课文,知景物特点。 大声朗读课文第2段。 1、勾画关键词句,注意作者观景的角度并概括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 2、找出作者二次去壶口的原因。 4、大声读课文3-5段,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有没有震撼到作者? 5、勾画表现瀑布特点的句子,注意写景角度并概括枯水季壶口瀑布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知景物特点。 三、又读课文,知作者感受。 1、全班齐读课文第6段。 2、体会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小结 作者通过描写两次到壶口瀑布参观的景色,热情赞美了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之美,进而赞美中华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前,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壶口瀑布 梁衡 预习解惑: 1、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 景观千姿百态 2、作者赞美壶口瀑布雄壮磅礴的气势,实质是为了赞美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赞美黄河博大宽厚,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精神。 学习目标 1、品读赏析文中优美的写景语言,学习作者精妙的写景方法,进而更透彻的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2、了解更多作者的游记作品,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大 声 读 起 来 一、穿越《壶口》,“观”景赏文 假如我们正置身河心,观瀑布美景,特别想发一条朋友圈分享给更多人…… 活动一:有两位同学拍了美照,可惜没有文字,大家试着引用梁老师文中优美的写景语言来为照片配上文字吧! 从文章第三段找合适的句子为其中一幅图配上文字。 角度:仰视 角度:俯视 活动二:选择第四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发朋友圈,并为文字配图。 要求:选好后有感情的读给同桌听。 简单说说选用这个句子的原因。 所配照片说明拍摄角度。 一、穿越《壶口》,“观”景赏文 原文 改文 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一川大水就这样流下去。 原文 改文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 二、走进《壶口》,情景交融 活动三:品读作者抒情的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启发。发一条感悟式的朋友圈。 要求: 以“当我读到……”开头。用精炼优美的语言写到书边空白处。字数不超过50字。 “有时一个地方去多次而不敢著一字,一篇文章改一年、二年也不敢送出去,所以产品极少,积二十年才有这么几篇。” 三、拓读梁衡,开阔眼界 默读丛书第3课 《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思考: 天星桥在作者笔下美在哪里? 这篇游记中作者的游踪和课文中有什么不同? 课外阅读推荐 梁衡作品 《乌梁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