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44945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7 诗三首《短歌行》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319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首,短歌行
  • cover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诗句中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品析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比兴及用典这两种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受古今英雄人物的慷慨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大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分析并掌握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小到大,你可曾有过英雄梦?你的英雄梦是什么? (学生思考无绪,教师点拨激发) 我也是个有英雄梦的女子,我的英雄梦是做一个身轻如燕、剑气如霜的女侠客,侠肝义胆,劫富济贫。但后来我发现我的英雄梦实现不了了,因为我身形瘦削,难是习武之才。那你们的英雄梦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心中升腾起对英雄的渴望与遐想) 那究竟什么才叫做“英雄”?《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经典的情节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他曾这样定义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今天,就跟随着老师的脚步一起穿越时空,去感受三国人物曹操的英雄魅力。 英雄之才华 【知识链接】 温故知新 《观沧海》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螣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知人论世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作为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要接》。 作为文学家:精通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风格苍劲悲凉。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3.解题: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来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4.在自读背景补充的材料之后,教师依据背景就材料提问重点内容,从而引出《短歌行》属于曹操诗歌中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类的诗歌。 下面我们怀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