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4948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9 《赤壁赋》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348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赤壁赋,教学设计
  • cover
9.赤壁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本文的文学常识。反复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知识。 2、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着重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情感。 3、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4、品味赋体文章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结合预习问题,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点拔、引导、讲授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为为高考阅读课外文言文打基础。 2、本文是高考必考篇目,课外背诵默写全文。 3、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思想,了解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本文的文学常识。反复朗读,疏通1—2段的文意,并背诵。 2、梳理文言实词、虚词,并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预习、提问,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拔、引导、讲授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落实文言知识点, 进行文言积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本文是高考必考篇目,课外背诵默写全文。 3、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 预习任务 一.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段,着重落实下列词与句子的含义。 第1段:属、兴、歌窈窕之章、凌万顷之茫然、横、纵一苇之所如、冯虚、 水光接天、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第2段:扣舷、溯流光 、渺渺、美人、倚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二、背诵第1-2段。 文学常识与背景介绍: 1、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 古代“赋”一般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2、宋代的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形状像鼻子,人们称它为赤壁矶;又因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也称赤壁。一般认为孙、刘破曹的赤壁为湖北武昌西赤矶山。有人认为苏轼把黄冈赤壁误作孙、刘破曹处,其实他并没有弄错。苏轼在《书〈赤壁赋〉后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分别以“传云”“人道是”指黄州赤壁是孙、刘败曹之地,并非肯定。由于两山名同称“赤壁”,作者借黄州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怀。 3、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受政治迫害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已两年多。“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风物,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他曾站立江边赤壁之上,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千古名作《赤壁赋》。 自主检测 1.写出下列词语、句子的含义: 属( )凌万顷之茫然( ) 纵一苇之所如( ) 渺渺(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冯虚( ) 2、默写: 纵一苇之所如,( )( )( ) 其声呜呜然,( )( )( )( ) 舞幽壑之潜蛟,( ) 问题意见 第二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疏通3—4段的文意,并努力背诵第3段。 2、梳理文言实词、虚词,并积累文言知识。 3、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与情感脉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提问,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拔、引导、讲授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落实文言知识点, 进行文言积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2、本文是高考必考篇目,课外背诵默写全文。 预习任务 一、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不能翻译的词句,着重落实下列词与句子的含义。 第3段:正襟危坐、何为其然也、相缪、西望、正襟危坐、月明星稀、下江陵、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