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材简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第三节课的内容,其中米饭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对其味道平时可能并没有留意。对于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一现象,很多同学可能并没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验,本课就从这个体验活动开始,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本课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会变味的米饭,平常学生在吃饭的时候,一般不会尝到米饭的甜味。只有细细品尝米饭、长时间地咀嚼才能感觉到米饭产生了甜味。引导学生细细品尝米饭,感受米饭味道的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利用感官观察淀粉,在淀粉上滴碘酒进行实验,观察淀粉的变化,为后续检测淀粉的存在做铺垫。 淀粉的踪迹,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的颜色变化这一原理,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制作神秘的信件,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寻找淀粉的踪迹活动的延续,可以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米饭很熟悉,但米饭在口腔内经过长时间咀嚼会产生甜味,这一现象学生并没有留意。但是有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知道米饭里有淀粉,在四年级学习食物单元时,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但在物质变化领域,淀粉遇到碘酒产生蓝紫色物质是一个化学变化,这需要学生去探究发现。通过这个特性,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探究目标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2.能主动探究寻找证据,用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米饭、淀粉和碘酒发生化学变化的实验。 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常见食物若干。 小组:记录单、常见的食物样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不爱吃饭的小亮(2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是姜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科学课,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小亮,他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但是就是不喜欢吃米饭,因为他觉得米饭没有味道不好吃。你们觉得米饭有味道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有味道 预设2:没有味道 2.师:那米饭到底有没有味道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一尝米饭。 二、会变味的米饭(5分钟) [材料准备:米饭、记录单1] 1.出示米饭,师:但是,今天的饭吃法可不一样,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要求) 提要求:1.把米饭含在嘴里,记录你尝出的味道(不嚼)。 2.充分咀嚼1分钟,记录你尝出的味道(不吞)。 3.必要时可以闭眼感受。 2.你们看出哪里不一样了吗? 预设:我们要细细品尝 活动一:品尝米饭,记录米饭的变化 刚品尝时的味道 (注:不嚼) 咀嚼一分钟后的味道 (注:不吞) 我推测米饭变化的原因 师:大家都看明白了吗?现在请同学们从抽屉里拿出米饭和记录单,一人一份,按要求细细品尝。请大家含入米饭,静静感受,老师开始计时一分钟,请你们开始咀嚼! 2.学生尝米饭并记录实验现象(2分钟) 师:时间到,请同学们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汇报交流。 师:你们感受到米饭味道的变化了吗?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米饭含在嘴巴里的时候没有味道,咀嚼一分钟后米饭变甜了。 5.小亮又有疑问了,出示幻灯片:咦,你们这样吃米饭,为什么可以吃出甜味?(聚焦指向米饭中含有淀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