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梅兰竹菊》 [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2、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 3、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从竹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以敏锐的知觉和丰富的想象力,自由地参与创造美的活动,并以丰富的想象力去尝试。 [教学重点] 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教学难点] 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2、竹叶的浓淡变化。 [教学方法] 欣赏 评述 练习 [适用年级] 初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师)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生)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2、 提问导入新课 1.欣赏梅兰竹菊国画作品 2.为什么画家喜欢画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画家们借这些花草的自然特性在画面上寄寓自己丰富的情感。使画中有我,我即是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梅:傲然挺立。兰:不屈不饶。竹:高风亮节。菊:不畏严寒。 点题《梅兰竹菊之清风竹影》 三、讲授新课 一)、介绍画家郑板桥及相关作品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古代谁画竹子很出名?(以郑板桥为切入点,慢慢展开) 学生:…… 师:大家翻开课本第23页,看一下郑板桥的《竹石图》。他是我国清代的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小时侯家里比较贫穷,但是他天资聪慧,他的才能超越了当时的许多前辈们,在应科举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潍县令,因为帮助农民起诉以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遭到了罢官,当官前后他都居住在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特别擅长画兰、竹。传世佳作有《竹石图》、《芝兰全性图》、《兰石图》等。此画中写修竹数竿,长短有殊。用笔刚劲圆润,疏爽飞劲。竹后石竹挺立,水墨勾画,笔法绣挺硬气,皴擦较少却神韵俱全。竹用浓墨而石取淡笔,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妙趣横生。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抒发出画家倔强的性格和内心郁勃之气。全图气势俊屹,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二)、欣赏郑板桥的作品(包括诗、书、画),以及其它画家的竹子作品 三)、介绍竹子的结构及其技法特点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节、竹枝、竹叶)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节、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其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1、竹竿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 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 2、竹枝 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3、竹叶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感。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这四组竹叶可以用“一、八、个、介”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的结构及动态。 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始要一组一组的话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时要注意浓———淡、疏———密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 4、绘画步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