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依马呀吉松》教学设计 课题 《依马呀吉松》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四川巴塘地区较为流行的堆谐曲。堆谐是代表性的藏族民间舞蹈之一,《依马呀吉松》正是一首风格鲜明的堆谐曲。全曲由上下两大乐句构成,上句以衬词“依马呀吉松啦”开始,整句8小节,正字只占两小节,乐句头尾备3小节衬词的旋律音调形成一上一下、一起一落的呼应,节奏属于短长型,以切分音收尾,较为悠扬舒展。下句10小节,前八后十六的长短型和第―乐句中的短长型节奏形成对比,后6小节的旋律音调突出re的同音反复,同踢踏舞的步伐相对应。 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初步了解这首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艺术表现:熟练演唱歌曲,了解藏族堆谐的歌舞形式,学跳几个藏族踢踏舞步。创意实践:随音乐即兴表演,表情及身体动作能体现音乐情绪和音乐特点;编创的简易节奏或旋律有一定的结构和变化,能传达出相应的表现意图。文化理解:聆听音乐,对藏族音乐表现要素及其表现作用,以及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等的感知、理解和判断基本正确,描述与分析中能较清楚地表明它们的特征。 重点 能够熟练演唱歌曲。 难点 掌握藏族歌曲独特的唱法和堆谐舞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依马呀吉松》歌舞表演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得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得享受,我们一起来听。提问: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藏族音乐风格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藏族歌曲。板书课题:《依马呀吉松》 观看视频思考交流齐读课题 以音乐为导入材料,注重音乐教学的本体性,使音乐教学更加亲近学生,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下面课程的讲解。 讲授新课 一、我们先来了解藏族和藏族民歌。拓展延伸:展示课件关于藏族民歌的相关内容。师:同学们听过《青藏高原》这首经典的藏族歌曲吧,再结合刚才听的歌曲,请你总结一下藏族民歌有哪些特点呢?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大声音高亢嘹亮气息悠长 那同学们对藏族了解多少呢?展示课件,播放视频通过视频了解藏族拓展延伸藏族服饰藏族民居藏族舞蹈藏族雪山风貌二、我们一起来学唱《依马呀吉松》。师:请同学们看谱聆听歌曲《依马呀吉松》,并思考:这首藏族民歌演唱了什么内容?它的情绪是怎样的?(音频播放)演唱了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表现了质朴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藏族音乐独特的文化,在接下来的歌曲演唱中会用到。堆谐:代表性的藏族民间舞蹈之一,舞蹈突出脚的踢、踏动作,有人把它称为藏族的踢踏舞。衬词: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歌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句。拓展延伸:堆谐堆谐最早流传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势高耸的日喀则以西至阿里整个地区的圆圈舞,后来逐渐盛行于拉萨。这是最早出现的由六弦琴乐器伴奏的舞蹈。堆谐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步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而传统的堆谐,则在舞时以男女体前或体后交叉拉手区别于其他圆圈舞形式。这与羌族的“洒朗”和古格王朝宫堡遗址壁画中的舞蹈形式相同。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每个乐句有几个小节。分为二个乐句,每个乐句有三个小节。接下来,我们尝试着一段段来学习演唱。1、边挥拍边跟琴分句、慢速学唱歌谱,注意音准、前八后十六与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以及长音的时值。2、边挥拍边完整演唱歌谱,速度可稍快,注意音准和节奏。3、填词演唱第一乐句的第一段歌词,注意一字多音处的准确演唱。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