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553418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38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
  • cover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吟”这种古诗体式的基本特点,了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相关背景。 2、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能力目标 学会有条理地鉴赏诗歌描绘的画面。 德育目标 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教学重点: 鉴赏梦游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基本特点,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鉴赏梦游意境。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坛上,有一位著名的人物,他的诗作,读来如滔天之巨浪,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如驰骋之骏马,洒脱自在,豪放不羁。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如此诗意地评价他:“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就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的确是个奇男子,他用生花妙笔,留下了无数奇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奇文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 1、“留别”———离别时写给朋友。 2、如何理解“吟”字? 吟,与《琵琶行》中的“行”,《长恨歌》中的“歌”一样,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较为自由,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 3、“梦游天姥”———记述一次梦境,游历天姥。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㈠教师范读,学生注意: 用心感受梦境特征; 2、用课文语句回答: ①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③揭示全诗主旨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㈡试用几个词概括各段内容。 梦之由———梦之境———梦之感 读第一段,品天姥山特征 齐读本段,思考: 天姥山有什么特点使它魅力无穷,吸引诗人去游历呢?请用一二个词语概括。———高大雄伟 2、总结:区区两行文字,便已让我们感受到了天姥山的高峻巍峨,产生了无限向往之情。下面让我们步入李白的梦境,随着诗人一同去感受、去欣赏那奇妙的旅程。 五、品第二段,赏画面 1、指导: 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为划分的依据,除去段末写梦醒时分的四句,本段可分成四幅图画: ———月夜渡湖、黎明登山、山中夜景、洞中仙境 仿照示例,赏析画面意境 ①示例: 这是一幅清幽雅致的月夜剡溪图。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鸣,景色十分幽雅。诗人的心情也是轻松、愉悦的。 ②分小组完成,学生先独立思考写作,然后交流。 边赏析边指导学生诵读,感受梦境的奇妙 第一幅画面 月夜渡湖 读出急切之情、清新之感 第二幅画面 黎明登山 读出豪迈之情 第三幅画面 山中夜景 读出神秘之感、紧张之情 第四幅画面 洞中仙境 读出惊叹之感、激动之情 4、自由朗读本段,再次感受这奇幻多姿的梦境 5、总结技巧,感受浪漫主义诗风 这么美妙的梦境,怎一个“奇”字了得,怎一个“妙”字了得!我们不得不佩服李白如此奇特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铸就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有人以“咯血”打比方,借以说明李白、杜甫和李商隐的诗风。杜甫咯血吐出的是血痂(因为杜甫心中承载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李商隐咯血,应该用白色的绢接着,洇开的是意象(借以说明李商隐诗歌的朦胧);而李白咯血,逆风也会腥膻十万里(生动地说明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品第三段,悟主旨 1、诗人在奇妙的梦境中可以自由翱翔,在现实中他又是怎样的境遇呢? 背景介绍:李白早年就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广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