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5972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游沙湖/苏轼》学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3次 大小:368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
  • cover
《游沙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疏通文字,理解文意及重点文言字词。 2.能力目标:质疑答疑,提高主动动脑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苏轼乐观、旷达、自信的生活态度。 【课前寄语】 中国古代的随笔小品最早发源于先秦两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到明清时期最为繁荣兴盛。它不拘题材文字、格式技巧、品格趣味,很多都是信笔写来,自然流畅,摇曳生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苏轼的随笔小品,更是“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去”,“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 刘基的《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着眼一个“苦”字,辩证说理,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 【知识积累】 苏轼为官几起几落,可以说在新旧两党的夹缝中度过了他坎坷的一生,说起他人生最大的转折应该是?一场“乌台诗案” 使苏轼被贬黄州,在此期间,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官场的失意却成就了他文学创作的颠峰。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两赋一词(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三篇传世名作。那么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他是否一蹶不振了呢?他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以后生活的呢?在同一背景下,苏轼还写了一篇小短文《游沙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体会其又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苦斋记》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古人一般的书斋记,大都写其环境之优美清静、主人之闲适高雅,而本篇却着眼在一个“苦”字,不仅位处苦地,而且连四周的动植物都具苦性,在无往而不苦中,主人却乐在其中。文章最后揭示原因,说明了苦乐互相依托的道理,并进一步点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谥曰文成,浙江青田人。故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他博通经史,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代表作有《郁离子》等,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学习过程】 预习案 一、初读课文,积累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蕲水( qí ) 辄(zhe) 浸溪( jìn ) 再少( shào ) 相田(xiang) 楹(yíng) 粟菽(shū) 茹啖(rú dàn) 清泠 ( lín ) 荼蓼(tú liǎo) 重褥( chóng ) 饫肥( yù ) 疏粝( lì ) 榛莽(zhēn) 2.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字 _____,号 _____,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苏轼与其父_____ .其弟_____ 都是散文家,号称:”三苏“。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散文、词、书法、绘画都有成就。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诗与黄庭坚并称“ ”,词与辛弃疾并称“ ”,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二、再读课文,通译全文,在此基础上完成梳理文言知识 1.词语释义 ①相田:观看田地。相,察看。 ②颖悟:聪慧拔尖。 ③相为倚伏:互相依托。伏,隐藏。 ④膏粱之子:吃膏粱的子弟,富贵家子弟。 ⑤燕坐:闲坐,安坐。 ⑥醉醇饫肥:醉于醇酒,饫于肥肉。饫,饱食。 ⑦籍柔覆温:铺着柔软的垫褥,盖着温暖的被子。 ⑧蓬藋:这里指用蓬草、藋草等编的衣物。 ⑨榛莽:草木丛生的地方。榛,小树。莽,丛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室十有二楹(“有”通“又”) 覆之以茆(“茆”通“茅”,茅草) 其中多斑文小鱼(“文”通“纹”,花纹 ) 燕坐于华堂之上(“燕”通“宴”,安闲) 籍柔覆温之躯(“籍”通“藉”,垫) 词类活用 庞安常善医而聋(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下临兰溪,溪水西流(名词作状语,向西) 君看流水尚能西(名词作动词,向西流) 野蜂巢其间(名词作动词,筑巢) 名其室曰苦斋(名词作动词,命名) 故择其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