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59740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74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
  • cover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学目标:学习从全文、全书多角度解读文本中的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对众弟子言志后的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对曾皙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这是一篇闲谈记录,也是一篇言志之作。这节课通过探讨两个字,来明确孔子对众弟子言志的态度,从而认识儒家一系列的基本理念和终极理想,进而学习从不同角度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解读。 研读: 展示:夫子哂之。 ①微笑也。(选自《四书集注》) ②讥笑。(选自《古代汉语辞典》) ③笑。(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探讨1.:“哂”字之笑,翻译成微笑,还是讥笑? 理解: 讥笑派: 第一,从孔子评价角度,“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从中可知,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子路更崇尚勇力治国。子路回答轻率,不谦让。子路认为自己有多种才能,如果阅读《论语》可知,子路只有一种才能,亦不谦让。 第二,从弟子表现角度,冉有和公西华表现愈来愈恭谨,很可能是看到了老师之笑是讥笑。 微笑派: 第一,从对话环境角度,“侍坐”是一个宽松的言谈环境,老师循循善诱,所以此处之笑,理解为微笑更和谐。 第二,从孔子身份角度,微笑更能体现出老师宽容的胸襟,体现圣人不言之教的风采。 第三,从子路言说角度,子路虽然强调以勇保国,但也提出要“且知方也”,涉及礼乐教化,防范了勇而不慎则为乱的现象。 第四,从理想追求角度,子路讲的也是走仕途,治国平天下之道,即“非邦也与”之事,值得肯定。 探讨2:从《论语》全书提供第二视角,从全书中师徒关系看“哂”字的理解。 理解: 第一,孔子对于子路骄傲的时候,多用打压的方式,所以很可能采用讥笑的方式。 第二,孔子批评学生多在一对一的情况,在众人面前则维护弟子,所以采用微笑的方式。 第三,二人亦师亦友的关系,孔子对弟子秉性非常了解,也许是会心一笑,更佳。 探讨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为什么孔子最赞同点曾皙。 理解: 第一,从全文看,曾皙的志向最为远大。子路之志在安民,冉有之志在足民,公西华之志在礼乐,从中可以推知。 第二,曾皙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图景,符合孔子的理想追求。 探讨4:从《论语》全书提供多种视角,从全书理解这个“与”字。 理解: 第一,《论语》中的兵、农、礼、乐角度,印证课文推论,明确儒家的追求。 第二,《论语》中的孔子之志角度,孔子的理想世界是尧舜之世,西周之代。 第三,《论语》中的礼乐之论角度,曾皙的描绘体现了礼乐教化的结果。 第四,《论语》中的儒家之仁角度,曾皙的描绘体现了仁义治国理想的实现。 第五,从《论语》中的进退之道角度,孔子周游列国不得志,有归隐之意。 小结: 从对这两个字的探讨中,我们不仅明确孔子对弟子之志的不同态度,而且了解了儒家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的验证了一种深度解读文本的方法:从全文解读一个关键字,从全书解读一个关键字,甚至从群书解读一个关键字。 作业:推荐书目 《<论语>译注》 杨伯峻 《<论语>解读》 黄朴民 《<论语>讲义》 李 里 《<论语>别裁》 南怀瑾 《四书集注》 朱 熹 《<论语>集释》 程树德 附:板书设计 全文观一字 全书观一字 群书观一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