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574593

18.童年的水墨画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126402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年的,水墨画,课件,3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读一读单元导语,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要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一组 儿童诗 18. 童年的水墨画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合理停顿。 反馈词语朗读 dàng shān 当时 扇子 dāng shàn bō bō 活泼 拔河 pō bá 再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三首诗分别写了孩子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写在小诗的旁边。 三首诗分别写了孩子们在溪边钓鱼,江上嬉戏,林中采蘑菇。 读读第一首小诗。 你读懂这行诗了吗? 溪水怎么会变成染料,把人影染成绿色的? 染:用染料着(zhuó)色。 你读懂这行诗了吗? 溪水怎么会变成染料,把人影染成绿色的? 这首小诗的第一行写到“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诗句中把溪水比作镜子,说明这里的溪水平静,没有波纹。第二行点明是山溪,说明小溪两边都是山,山是青翠的,溪水如同镜子。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宛如绿玉带了。山溪被青山染绿,于是倒映在水中的人影也就被山溪染绿了。 一个“染”字让画面活起来了。也使“水墨画”更多了一份色彩。 联系上文 加星作业1 再读读一“绿”一“红”相互映衬的这四行诗,体会诗中的静谧(mì)美好。 你注意到钓竿上的红蜻蜓和水中的鱼儿了吗? 怎样读才能不吓跑它们? 你读懂红色部分了吗? 你可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 碎: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片、零块。 人影怎么会破成零块的呢? 你读懂红色部分了吗? 人影怎么会破成零块的呢? 联系上文可以知道,因为山溪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所以人影倒映在水中是完整的。再看“扑腾一声”,以及下文中“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就知道孩子钓到鱼了,鱼在鱼钩上使劲扑腾,平静的水面被打破,激起层层水花,人影就不完整了。 鱼上钩的刹那,溪水动了,人影碎了。一个“碎”字,打破了刚才的静谧,一下子变得欢腾起来,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加星作业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读出鱼悦人欢的画面。 蹦跳的鱼儿 手忙脚乱的孩子 扑腾的水声 银铃般的笑声 说说如果此时你就在溪边,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我似乎看到了面前有一条静静的小溪,水中倒映着柳树,孩子在溪边专心致志地钓鱼,钓鱼竿上立着一只安静等待的红蜻蜓。忽然鱼竿动了,鱼儿上钩了,孩子使劲提起鱼竿,兴奋地笑起来,笑声让一切变得热闹非凡。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必做作业 说说如果此时你就在溪边,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我似乎看到了面前有一条静静的小溪,水中倒映着柳树,孩子在溪边专心致志地钓鱼,钓鱼竿上立着一只安静等待的红蜻蜓。忽然鱼竿动了,鱼儿上钩了,孩子使劲提起鱼竿,兴奋地笑起来,笑声让一切变得热闹非凡。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必做作业 试着背一背。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由静转动 鱼悦人欢 试着背一背。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由静转动 鱼悦人欢 破碎 染绿 水墨画 凉爽 溅起 mò rǎn suì jiàn shuǎng 垂柳 钓竿 扑腾 扇动 戏耍 拨动 葫芦 松树 松针 浪花 làng 蘑菇 lu gu 我会认 teng 水墨画 垂柳 梳妆 钓竿 扑腾 碎片 染色 蹦跳 扇动 戏耍 拨动 浪花 水花四溅 葫芦 清清爽爽 松针 我会默 明明亮亮 蘑菇 当时 扇子 活泼 拔河 当作 冷冷清清 平平淡淡 你读懂红色部分了吗? 这四行诗写了孩子们在江中戏水的情景。作者把一群孩子比作刚下水的鸭群,把他们滑动双臂比作扇动翅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拍水的样子。“你泼我溅”更是写出孩子们打水仗的快乐。 孩子水中嬉戏,欢笑声不绝于耳。 后两行诗中的“水葫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