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89631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1791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循环,中的,答案,自然界,教版,练习
  • cover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知识点 1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如图B3-7-1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一组实验,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1)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    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    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                。 (3)从这一实验现象分析,绿色植物的 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如图B3-7-2所示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请认真观察并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中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有    。 (2)在维持自然界的氧平衡的途径中,植物利用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知识点 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如图B3-7-3表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的分解作用。 (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的    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知识点 3 温室效应 4.我国科学家在南海发现了大量的“可燃冰”,它是甲烷在海底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燃烧后仅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能源。和石油、煤炭一样,“可燃冰”中的甲烷也是来源于古生物遗骸。科学家们还通过实验证明了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据此分析可以得出的观点,合理的是 (  ) A.大量使用“可燃冰”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B.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了氧气 D.“可燃冰”被公认为是石油、煤炭的替代能源,且和石油、煤炭一样都是清洁能源 5.如图B3-7-4为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 B.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C.生理过程①可以补充自然界中的氧气 D.过程①②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6.在寒冷地区,每到冬季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会落下叶子,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却并不感到缺氧,这是因为(  ) A.天气寒冷,人们都在室内活动 B.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全球性的 C.由于寒冷,人们的呼吸作用减弱 D.在夏季植物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储存到冬季用 7.图B3-7-5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8.图B3-7-6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  ) A.补充大棚内的CO2 B.补充大棚内的O2 C.降低大棚温度 D.降低大棚湿度 9.“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回答问题。 (1)图B3-7-7表示密闭试验舱存在的一个碳氧循环过程,图中“ ”处是指研究员的    作用。 (2)用学科观念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