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灿烂》教学设计 科 目 美术 年 级 七年级 授课形式 教 材 岭南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 学习领域 任课教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岭南美术-出卷网-《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学生在《校园新伙伴》这节课中已经学习了“立七、坐五、盘三半”人体比例关系,对于人物的动态关系也比较熟悉的,有了前面课程的铺垫,这一课要求学生简单手绘一张群像画,从构 图、人物、背景烘托方面进行处理,虽然有些难度,但是值得探索和尝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较浅,理解美术专业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本课的重点是群体人物画的构图布局,初一学生在构图方面的把握比较薄弱,群像画由于人物多、动态难把握,采用手绘的方式难度较大,因此先采用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把握知识点,教师从各种构图中进行分析,让学生欣赏和对比,加强画面背景和人物的处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课 堂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通过作品欣赏,认识群像画,了解群像画的定义。 通过群像艺术作品赏析,了解群像作品的构图方法、情景意义等艺术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群像作品创作方法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结合身边的人物群体或社会热点,尝试通 过绘画或综合材料创作一幅群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群像艺术作品的艺术特征。 难点 学生通过手绘和综合材料结合的方式,感受群像画的构图、表现方法及创意特点。 五、课前准备 PPT 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一、视频导入、直观感知: 长卷漫画《中国抗疫图鉴》浓缩了中国疫情的过程,展现了“战疫”英雄及平凡人的伟大故事。 引出课题:《群星灿烂》 学生欣赏和聆听。 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发展 二、图像识读、欣赏探究: (一)、问题初探:什么是群像画? 欣赏启蒙时期的群像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等,认识群像画:群像画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对群体人物的描绘,通常围绕特定的主题或场景展开创作,17 世纪以来在荷兰快速发展,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艺术史上著名的群像画作品。 从作品欣赏中了解群像画的定义。 通过群像作品欣赏,初步认识群像画。 三、分析发现、深入探究; (一)、群像作品的表现形式: 1、群像画 、群像画的艺术特征之构图方法: V 字型构图:《夜巡》打破传统的平面化构图,通过 V 字型构图,明暗对比创造出人物间虚实、隐显、主从等变化。 水平式构图: 《请历史记住他们》赏析: 构图特点:暖色背景为主,背景与其人物成就相关,水平式构图,布局上有聚有散,变化统一。 主题意义:作者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表达 通过欣赏名作,了解群像作品的表现形式。 通过欣赏与探索群像画的魅力。 了科学家们以身许国,默默奉献,是各行各业顾全大局、团结一致、协作攻关的典范。 三角形构图 圆形构图 对角线构图 S 形构图 、群像画的特点之情景意义: 《雅典学派》赏析: 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人物组合井然有序,与空间完美统一,符合各自的身份和学术特点。 环境特点:以纵深展开的高大拱门为背景, 层层拱门产生透视关系,建筑与人物结合, 是整体美和个体美统一的典范。 画面构图:增强空间立体感和纵深感。 欣赏《以身许国图》,思考问题: 艺术家创作这幅作品想传达什么主题? 这样的创作手法与主题的联系是什么? 感受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意义。 群像画的进一步情感升华, 并学习怎样欣赏评述群像画作品。 2、群像雕塑 浮雕:《虎门销烟》 浮雕和圆雕:《为新中国雕塑》 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多关注自己身边群 像 艺 术 作品。 课堂作业 四、体验探索、动手探究: 结合你所关注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