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61221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七单元 曹禺与《北京人》》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238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外,戏剧
  • cover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 曹禺与《北京人》 【教学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台词感知戏剧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 2.赏析曹禺“诗化戏剧”的艺术风格。 3.理解标题“北京人”的涵义,并分析曹禺心目中的“北京人”的形象意义。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 赏析曹禺“诗化戏剧”的艺术风格。 【鉴赏方法】 细读、精读、研读 问题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导入 20世纪3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剧作家———曹禺,有人说他之于中国的影响则相当于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易卜生之于挪威,契诃夫之于俄国。首先让我们通过短片来认识他!(曹禺简介视频) 作者生平与创作 1、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 2、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 3、1934年,发表成名作《雷雨》。1936年发表剧作《日出》,1937年发表剧作《原野》。抗战时发表剧作《北京人》。新中国成立后,发表剧作《胆剑篇》、《王昭君》等。 4、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 明确:为了方便记忆,曾经有人把曹禺最具影响的四部作品编成了一句俗语:雷雨后,北京人站在原野上看日出! 整体感知 《北京人》是曹禺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在业内被专家认为是曹禺先生最好的一部作品。让我们通过1957年北京人艺演出的《北京人》剧照来回顾剧中的人物关系。(图片展示) 【明确】:第一代人是已经死去夫人的垂死之人曾皓,第二代人曾皓的儿子曾文清,他的妻子曾思懿,一直在照顾曾老太爷的年近30岁的愫方,寄居在曾家的曾文清的妹妹曾文彩丈夫江泰,第三代人曾文清年仅17岁的儿子曾霆和他18岁的妻子曾瑞贞,还有住在曾家的房客人类学教授袁任敢,他的女儿袁园。离开曾家多年的老仆人陈奶妈带着自己的孙子小柱子。 探究“诗化戏剧”的艺术特色 2018年3月,由著名话剧导演赖声川执导的《北京人》已经在各大剧场上演,为什么曹禺的戏剧在历经大半个世纪后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揭秘。 诗意的意境氛围 优秀的剧作家总是为人物的出场和表演营造各种意境,请齐读第二幕p77 (1-5)段,思考作者通过哪些手段营造曾家的氛围。 场景的切换 第二幕1-5段置景提示语,洋洋洒洒五百言,围绕炉火把曾宅陈设:四壁的字画古玩、墙上的墨子竹、木质雕饰的隔子门、洋蜡烛、红泥火炉、小洋铁水壶、红木桌、精致的茶具……铺写的生动逼真,层次井然;曾家当年的气派,峥嵘的往昔,历历在目。近周的“沉寂若死”,无一不与曾家的“气派”形成鲜明强烈的反差,预示着曾家的衰败没落。 诗句的引用 曹禺是一个中西素养都皆为深厚的文人,具有较深的诗歌素养,他时常借用我国古典诗词以渲染生活气氛和表达人物心情。 诗句如《北京人》的第二幕,曾家的小花厅里,孤灯昏黄,秋寒袭人,曾霆正诵读着《秋声赋》: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静寂暗夜,人世凄冷的景象,烘托出曾家清冷寥落的气氛。 音乐的嵌入 曹禺时常运用音乐来制造舞台气氛。 如胡同里算命瞎子隔半天敲两下寂寞的铜钲、凄凉的漫长的叫卖声、水在壶里的呻吟、深巷尽头木梆打更……这些几乎刺耳的令人心烦的噪杂声,与曾家的“气派”形成鲜明强烈的反差,同时也向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