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1700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六、有教无类》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327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格式,教学设计,*六、有教无类,选读,诸子
  • cover
课题 《有教无类》 教学目的 理解所选内容的意义2.明确在有教无类的影响下产生了哪些教育思想,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学习原则。 重点 1.理解所选内容的内涵2.掌握特殊实词。 难点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在必修三中曾学过《师说》,里面有一句是对老师这个职业的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中国的教育学上有一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在他的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他的一些教育思想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在教育中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新的授课内容引出“有教无类”,引导学生分析“教”的读音。 教 jiāo 教育 Jiào 教授 不论是教育这个大的方面还是就老师的角度而言,都要“无类”。引导学生分析“类”。 身份/地位智力/品行/习性对“有教无类”进行总结: 不论学生的身份/地位如何,也不论学生的智力/品行/习性如何,在教育方面又或是老师的角度,都要进行教育。分析哪些方面促使孔子产生“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仁爱思想。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二、孔子对人性和教育作用的认识。 “性相近,习相远也”既然是有教无类,在老师的角度首先看的是学生是否聪明,那么在孔子的眼中,他是怎么教育不同智力的学生的呢。 引出--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给出特殊实词,让学生进行翻译。对翻译错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带领学生分析这则选文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本则中孔子强调要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除了学生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再看看孔子针对不同性格或做事风格不同的学生又是怎么教育的。 引出--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给出特殊实词,让学生进行翻译,对翻译错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并通过翻译分析孔子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出不同的回答,反映了什么教育理念。10.本则通过孔子和三个弟子的对话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同时,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11.分析讨论孔子是如何施行“因材施教”的。 A 孔子注意了解学生情况,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 B 孔子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C 孔子主张把统一要求和培养特长结合起来。既然是传道受业解惑,再看看孔子是如何“解惑”的。 引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给出特殊实词,让学生进行翻译,对翻译错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并分析“则不复也”指的是哪个方面。得出“则不复也”指的是老师进行反思,不再用一样的方法教授学生,而是要换一种方法再去教授。15.本则表现了孔子的什么样教育理念?这一则表现出“启发诱导”的教学理念。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16.春秋时代的孔子就已经提出“启发式教学”的观点,那我们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