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63972

17* 《孤独之旅》课件 (共53张PPT+2音频)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0次 大小:510637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孤独之旅,课件,53张,PPT+2,音频
    (课件网) 新课导入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 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曹文轩 孤独之旅 学习目标 1.体会标题的含义,把握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 2. 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 理解文章主旨,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第一课时 新知认知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91年,推出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1997年,出版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2005年,推出小说《青铜葵花》。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这一殊荣。2017年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7年12月,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相关背景,故事链接 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更大的钱。但回家途中,他因过于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艘大拖驳船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 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这年春天,他又筹借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并且要求自己的独生子杜小康一起去遥远的芦荡放鸭子。本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 昨天的杜小康 今天的杜小康 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不得不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杜小康家:油麻地的首富,他家没有一寸土地,只开了一个杂货铺。 杜小康:个头很高,不胖,脸色红润,很健康。 一年级,他就有了一条皮裤带。四年级,他有了一辆自行车。当时的油麻地,几乎没有一辆自行车,即使是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也没有一个有自行车的。 他的成绩还特别好,谁也比不过他。 他一直当班长。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人物:杜小康 情 节 : 开端:交代背景 发展:杜小康 跟随父亲到达芦苇安了家 高潮:暴风夜杜小康独自寻找鸭子 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 环境:鸭群、芦苇荡、暴风雨 恐惧孤独 面对孤独 战胜孤独 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开端(1):交代背景,杜小康跟随父亲去放鸭。 发展(2—27):杜小康跟随父亲在荒无人烟的芦苇荡安了家。 高潮(28—49):在暴风雨夜,小康独自一人寻找鸭子,他感觉自己长大了。 结局(50—52) :辛苦得到回报,杜小康有了收获。 (辍学离家) (苇荡放鸭) (搏击风雨) (终于长大) 概括杜小康放鸭过程的五个时间段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内容解读。 杜小康的心理轨迹 《新华字典》对 “旅”的解释是“离家在外,居留他地”,引申为“离家在外时的心路旅程”。今天,我们跟随杜小康一起来感知他孤独成长中的心路旅程。现在大家围绕五个时间段,在课文中勾画描写杜小康成长变化过程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