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64294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提优训练:期末综合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2701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期末,解析,答案,提升,综合,科版
  • cover
  期末综合提升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初中生的身高为30 d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 m/s C.人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 kg/m3 D.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1 N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必须用零刻度线作为测量起点 B.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被测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C.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消除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 3.如图图所示是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由20架直升机组成“70”的字样飞过天安门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这20架直升机飞行速度相同,方向不同 B.这20架直升机飞行速度不同,方向相同 C.这20架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这20架直升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4.如图图所示的声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甲:拉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图乙: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的振动变弱了 C.图丙:穿越公园的公路设置成“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图丁: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5.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 A.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凿壁借光———光的直线传播 6.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一定比物体大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7.关于力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这个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C.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重心必须在物体上 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名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图果甲用60 N的力推乙,如图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 N 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 N推力的作用 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如图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 cm B.若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 C.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清晰放大的烛焰像 D.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图 10.某物体从地面上某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6 s内运动的路程为15 m B.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2~4 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11.有一体积为20 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 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 kg/m3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为4×103 kg/m3 12.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 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00 g(ρ水=1.0×103 kg/m3,ρ酒精=0.8×103 kg/m3),则该瓶的容积是 (  ) A.350 cm3 B.300 cm3 C.250 cm3 D.150 cm3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3.如图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得铅笔的长度是     cm;如图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