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消息二则 基础过关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繁昌(fán) 荻港(dí) 芜湖(wú) 锐不可当(dàng) B.溃退(kuì) 殷红(yīn) 歼灭(jiān) 摧枯拉朽(cuī) C.泄气(xiè) 要塞(sè) 业已(yè) 和平协定(xié) D.督战(dū) 激战(jī) 逃窜(cuàn) 横渡长江(dù)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一把曾刺破“三八线”的“尖刀”,今时今日,仍然锐不可当。 B.听说慰问团要来,灾区人民日夜翘首以待。 C.面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形势,国民党反动派从容不迫,纷纷溃退。 D.解放军战士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攻占多地,解救了无数穷苦人民。 3.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A.2022年冬奥会会徽的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B.北京为所有参赛的外国运动员及工作人员准备了完备的“泡泡防疫”措施。 C.谁人不爱谷爱凌 谁人不要冰墩墩 这充分说明,可爱也是软实力。 D.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4.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消息高度概括,文字凝练,描绘出了一幅震撼世界的渡江战役的宏图。 B.消息的第一句话,就清楚地交代了新闻“六要素”中的四个要素:何人、何时、何故、何事。 C.消息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的特点,这篇消息用词准确。 D.这则消息隐含着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无限敬意。 5.根据所学,从下列句子中任意选择一句,品味其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答:_____ 能力提升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红色文化就像一部大书,深厚隽永。光阴疾走,引领人心的红色文化历经淘洗、光彩夺目。传承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_____,_____, _____,_____,是当今一代人的责任。 ①培厚文化底蕴 ②品味红色记忆 ③丰富时代内涵 ④感悟峥嵘岁月 A.①④③②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7.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8分) 苏州地处江苏南部,东(lián)_____上海,南(jiē)_____浙江,西(bào)_____太 湖,北(yī)_____长江。大革命时期,我党革命活动家萧楚女等就在苏州留下了足迹。抗战时期,新四军、“江抗”部队和阳澄湖、太湖地区的游击队同敌伪展开了【甲】的斗争。抗战胜利后,苏州地区的党组织,团结群众及其他各界力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江南解放指日可待。这年春天,人民解放军陈兵江北、饮马长江,渡江战役【乙】。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强渡长江。4月22日,沙洲解放。此后,解放军以【丙】之势迅速推进,27日下午,常熟解放。 就在27日拂晓,主攻苏州的部队发起总攻,并于当日早晨6时40分,宣告苏州解放。29日上午,解放军挺进吴江,由北门进入县城松陵,吴江解放。 5月12日晚,解放军向上海外围的昆山、太仓等3座县城发起进攻。深夜11时,太仓解放。13日拂晓,解放昆山的战斗胜利结束。 至此,苏州全境解放,这座千年古城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1)根据汉语拼音,给第一段画横线的四处填入恰当的动词。(4分) ①(lián)_____ ②(jiē)_____ ③(bào)_____ ④(yī)_____ (2)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艰苦卓绝 一触即发 摧枯拉朽 B.含辛茹苦 千钧一发 摧枯拉朽 C.含辛茹苦 一触即发 排山倒海 D.艰苦卓绝 千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