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93959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2《大学之道》课件(2份打包)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978779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
    (课件网) 大学之道 第1课时 1. 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2. 分析本文运用的排比、顶真的修辞手法和条理清晰的论证特点。 3. 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素养目标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民权),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等人曾跟随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成就卓著,史称戴德为“大戴”,戴圣为“小戴”,二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作者简介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分为四类:记礼节条文,阐述《周礼》的意义,解释《仪礼》之专篇,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本文节选自《礼记·大学》。 “大学”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学”是使人能够完善道德、治国安邦的学问,“小学”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学问。 “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题目解说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个体家庭开始从宗族社会中独立出来并迅速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西周宗法封建制度的日趋瓦解和礼乐制度的逐步破坏,“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文化垄断也发生了改变,一批旧贵族由于战乱和亡国等原因,其身份由贵族转变成士民和庶人,其所掌握的贵族文化也随之流传到民间。 在这种情况下,原先在贵族社会中广为流传的“礼”(主要是维持家庭成员关系的各种礼节)逐渐下移并为普通家庭所接受。这便是《礼记》成书过程中春秋战国至西汉早期的社会现实。 写作背景 《礼记》成书的过程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因此,孔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属。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粗精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小戴礼记》。《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畅行于世,故后人称之为《礼记》。 资料链接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重点字词: (1)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2)明:动词,彰明。 (3)明德:美好的德性。 (4)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亲”当作“新”,“新民”即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5)止:至,到。 课文翻译 重点字词: (1)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 (2)静:心不妄动。 (3)安:性情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