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二年级下册 第9课《小鸡啄米》教学设计 一、教科书分析 《小鸡啄米》是《科学》二年级下册“动手做玩具”单元的第2课。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与模仿制作灵活的连接结构的活动,充分感知灵活连接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并了解灵活的连接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学生制作手工的情境中导入一个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为什么粘好的小鸡不会点头”,引发学生探究部件之间连接方式的兴趣。活动1让小鸡点头,指导学生观察小鸡啄米玩具中能灵活转动的部件,了解这些连接方式有什么特点,并模仿这种连接方式做一个能灵活点头的小鸡玩具。 活动2灵活的连接,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品,寻找这些物品能灵活转动的连接处,了解活动的连接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日常的制作手工和搭建积木活动中积累了不少对不同部件进行连接的经验。他们已经知道有些部件连接后不能相互转动,而有些部件连接后却能灵活转动。在二年级上册做小车的活动,学生已初步知道车轴那样的连接方式可以让连接的部件灵活动起来。但对于身边物品的灵活连接结构,他们可能很少去认真观察和探究,也没有将这种结构与物品功能联系起来。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某些连接方式可以使连接的部件灵活转动。 2.能模仿小鸡啄米玩具中灵活的连接方式,制作玩具。 3.知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应用了灵活的连接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模仿小鸡啄米玩具中灵活的连接方式,制作玩具。 教学难点:知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应用了灵活的连接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小鸡啄米玩具、小鸡身体卡片、折叠尺子、扇子、风车、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有小鸡身体各部分的卡纸、螺丝钉、空心钉、剪刀、折叠尺子、扇子、风车。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的任务驱动情境图。 问题:为什么粘好的小鸡不会点头? 思考:怎样才能做一个能灵活点头的小鸡玩具?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简单交流原因。 板书:板书本课课题“小鸡啄米”。 (二)活动探究 活动1:让小鸡点头 媒体:出示小鸡啄米玩具。 问题:小鸡啄米玩具能灵活点头,与它各部件的连接方式有关吗? 活动:学生观察小鸡啄米玩具的结构,找到能使小鸡灵活点头的结构,并仔细观察这种结构的特点。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媒体:用简图呈现灵活的连接结构的特点。 问题:怎样做一个可以灵活点头的小鸡玩具? 媒体:展示印有小鸡身体各部分图片的卡纸、剪刀、螺丝钉、空心钉。 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制作小鸡玩具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媒体:请学生上台演示,并投影该学生的制作方法。 评价:其他学生评价这位学生的制作方法是否正确,提出意见。 指导:利用螺丝钉、空心钉等材料制作灵活的连接结构,强调安全打孔的方法。 活动:学生结合《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任务1的提示,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能灵活点头和活动四肢的小鸡玩具。 注意:学生完成制作任务后,指导学生整理好材料和工具,放到特定的位置。 展示:学生各小组上台展示自制的小鸡玩具。 交流:互相评价制作的玩具小鸡是否能灵活点头和活动四肢。 小结:灵活的连接方式可以让连接的部件转动。我们应用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使小鸡玩具的头和四肢都能灵活转动。 活动2:灵活的连接 问题:在其他玩具身上,你也见过这种灵活的连接方式吗? 展示:出示风车的实物,并转动风车。 观察:分小组观察风车的连接结构,是否与玩具小鸡的连接方式相似。 交流:学生上台指出风车上的灵活的连接方式,并说说这个连接对风车的作用。 问题:我们的日常物品里也藏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