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版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1追寻守恒量———能量 教材分析及整体设计 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不仅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是分析解决电磁学、热学等领域中问题的重要依据.但是学生在能量概念的建立上没有概念基础,所以教材在第一节设立追寻守恒量,旨在让学生对能量能够有清晰的认识.教材从著名物理学家的理论出发,展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逐步引导能量的概念建立.继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给出势能和动能的概念.教材具体说明了引入能量概念的必要性. 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渗透物理学家研究待认识问题的方法:设法找出所研究现象是否存在物理量守恒的情况,一旦发现某种物理量守恒,就首先用以整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并总结成定律,然后在新的现象或事例中对总结出的守恒定律进行检验,如果定律得以证实就可以借助它解决问题,甚至作出新的预见,追寻和研究守恒量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过程中.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 2.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 3.能列举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守恒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2.在列举事例过程中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2.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3.通过学习,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理想化. 教学重点 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 教学难点 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能意识到存在的巨大使用前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案、滚摆、单摆.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展示以下问题: 问题1: 500ml可乐用50ml的杯子来装,需要多少个杯子? 问题2: 1kg冰融化成水,水的质量是多少? 问题3:X+3=5,X=? 学生分析后回答,师生总结 在现实生活中蕴涵着普遍的“守恒”的思想 学生活动:阅读冯·劳厄的一段话,体会寻求守恒量的必要性。 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马克思·冯·劳厄(德国) 教师过渡: 我们一起来探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能量 【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学习新课】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视频播放:滚摆 学生活动:细致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 1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 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过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能理解为何会出现这一实验现象了. 一 能量探究 教师活动: 演示———斜面实验, 小球下落位置不变,改变另一斜面倾角,学生观察现象。 课件展示1:大屏幕投影展示伽利略理想实验动画. 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实验及屏幕展示,你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指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描述看到的物理现象.学生通过阅读并观察、讨论、总结: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他要滚得远些.若继续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达到同一高度,但滚得更远些. 教师设疑:若将后一斜面放平,小球的运动情况将是怎样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想. 师生总结:小球好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