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20356

2.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课件(2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2598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间的,关系
  • cover
(课件网) 第 节 3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第二章 1.利用图像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进一步体会利用物理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2.理解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即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提高应用数学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 能在实际问题情景中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解决问题,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学习目标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不变,位移,在数值上等于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 /s (m·s-1) /s /s 对于匀变速,我们可以把时间分为很多小时段,在每一个小时段中,可以把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每个小时段的位移等于所对应的矩形面积,当时段足够小时,矩形面积之和等于梯形的面积,即 一、位移与图像的关系 (m·s-1) (m·s-1) x=vt 将代入上式得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且在图像中,我们可以用图线和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来计算位移 思想方法: 微积分,即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真实状况. 例1 飞机着陆后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着陆速度为60m/s,求: (1)飞机能滑行多远? (2)静止前4s内飞机滑行的距离 (2)对于末速度是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以看成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即 由得x=48m 这样是不是更简单些啊? 解析:(1)设飞机能滑行的距离为,根据公式 可得=10s 得300m x x x x (3)因为位移公式是一元二次函数,故图像是一条抛物线(一部分). x x x x/m 1.图像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 2.面积在轴以上表示位移是正值,在轴以下表示位移是负值。 3.物体的总位移等于各部分位移(正负面积)的代数和。 4.物体通过的路程为t轴上、下“面积”绝对值的和。 二、用图像求位移 AD  例3 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试计算: (1)从乙车开始运动多少时间后两车相遇? (2)相遇处距出发点多远? (3)相遇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解 从题图知两车初速度是v0=0,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分别为a1== m/s2,a2== m/s2,两车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两车相遇时位移相等,设乙车运动时间t后两车相遇,则甲、乙两车的位移分别为 x1=a1(t+2)2,x2=a2t2,相遇时有x1=x2,代入数据解得t=(2-)s(舍去) 或t=(2+)s≈4.83 s。 (2)相遇处到出发点的距离x2=a2t2=××4.832 m≈17.5 m。 (3)由题图可知甲车行驶t4=4 s时两车速度相等,此时两车距离最大, Δx=x甲-x乙=××42 m-××22 m=3 m。 例4 在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加速度a1运动一段时间(第一阶段)后,加速度方向改为反方向,第二阶段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已知以两个不同加速度运动的时间相等,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求: (1)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1与a2之比; (2)第一阶段的末速度v1与第二阶段的末速度v2大小之比。 分析:对应题中叙述,作出草图,如图所示,A→B过程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1,由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可以建立方程。B→C→A过程,物体先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然后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注意:第一阶段的末速度就是第二阶段的初速度。 解 (方法一:利用运动示意图求解) A→B过程:x1=a1t2,v1=a1t ;B→C过程:x2=v1t′-a2t′2 C点的速度:0=v1-a2t′ ;C→A过程,x1+x2=a2(t-t′)2,v2=a2(t-t′) 由以上方程联立可解得: =,=。 (方法二:利用v-t图像求解) 画出v-t图像,如图所示,O→B′→C′过程的位移与C′→A′过程 的位移大小相等,即图中S△OB′C′=S△A′QC′得(t+t′)=(t-t′) 练习 1.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间短距离通信的无线技术。如图所示,两条足够长的平行直轨道相距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