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2818

《草原》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35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草原,教学设计
  • cover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16 草原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渲染、襟飘带舞、羞涩”等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课后第3题中两个“回味”的不同意思,会用“那么……那么……”造句。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运用课题扩展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草原美景的段落,感受草原的美,并按写作顺序背诵1、2自然段。 3.展开想象,具体写出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草原美景的段落,感受草原的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比较句子中“回味”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难点:展开想象,再现课文“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并加上感情读书的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悟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3.在读懂课文的同时,注重写作能力的训练,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会迁移运用。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建议中指出: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可以说从理解中感情读,因此制定了第一条评价设计。标准中还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这两点设计了第二条评价。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据此制定第三条评价设计。】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简练实用。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语:(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视频)。同学们,让我们伴着蒙古族歌手那嘹亮的草原牧歌走进那美丽的大草原,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草原留给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借机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简介作者) 4.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看课文之前我要检查一下你预习的情况。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 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1)学生边读边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2)引导学生把“渲染”放到课文的句子中读一读,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出草原的绿。 (4)师及时鼓励、评价学生。 (5)师指着以上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草原充满了好奇,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草原的美,首先我想听听你读课文的情况怎么样了? 2.检查课文正确、流利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读书的姿势。 (2)其他学生认真听,提醒学生读错的随时帮助纠正。 (3)教师针对难点适时加以指导、强化并及时评价学生读书情况。 3.同学们,看课文题目,你知道写什么吗?(草原) 4.请默读课文,将题目再扩展些,看看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出示:课文写了草原的 和 ) 5.请同学们看着填空,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对学生课前独立预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