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3264

重力 教学设计及反思

日期:2024-05-0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20637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重力,教学设计,反思
  • cover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第二节 重力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2.方法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 【教学难点】   “重心”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准备】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钩码。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联想相关情境,思考其产生原因,导入新课。 问题:请观察图中的画面联系相关情境,思考其产生原因。引导生思考,并引入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合作学习,进入本节课学习。能够联想到吸引力、重力甚至是万有引力。 二、新课讲授:(一)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定义:巩固练习:思考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及反作用力。 1.结合图片介绍万有引力,并给出定义: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板书)2.重力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所受的力叫重力。符号:G。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板书)(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于万有引力和重力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因此在导课的基础上可以顺水推舟的得出其定义,而对于重量的介绍在此处有必要提及,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以免脱节。)3.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及它的反作用力。多媒体给出情境图片引导思考问题: 1、请思考下列现象的产生原因2、思考他们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思考他们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及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设计意图:在学习了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练习,以理解重力概念。避免产生误区,为下一步“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打好基础。) 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概念。小组内合作学习,通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及反作用力的简单口头练习,加深对重力和万有引力的理解。 (二)重力的三要素: 过渡:重力也跟所有力一样有其三要素。问:力的三要素都是指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下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设计意图:本部分过渡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通过对力的三要素的复习能够让学生对下面的学习有思想准备,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有个明确的指向,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避免零散和遗漏。) 思考答问: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重力的大小:(1)重力与质量有关。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图象法 探究实验: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1)引导猜想:同时多媒体展示猜想内容。然后集体讨论排除无关因素引导再猜想:重力与质量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2)引导设计实验步骤及数据表:将学生的方案用多媒体展示,集体评议、修改后得出最佳方案,及实验表格:实验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同钩码的重力,如右图所示。数据记录及处理:如下图表所示。 物体 物理量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质量m/kg 重力G/N G/m的比值 (3)引导完成实验探究,并讨论初步得出结论。(4)将学生的实验数据以及线形图用实物投影展示。同时集体评议,进一步得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比值约为9.8N/kg”的结论。(同时板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