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45630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问题研究:何时“蓝天”常在课件(32张)

日期:2024-06-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0668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32张,课件,常在,蓝天,何时
  • cover
(课件网) 问题研究 何时“蓝天”常在 高一 —人教版—地理—第二单元 本节学习要求 学习目标: 1.认识大气污染现象和危害; 2.结合实例,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原因; 3.了解发达国家大气污染及治理案例; 4.能够从多个角度,提出自己关于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观点。 问题研究背景 2013年1月,四次大气污染过程笼罩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大气十条”颁布实施以后,全国相继打响了“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2017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大气优良天数比例为73.4%,比2013年上升7.4%;大气重污染天数比2013年减少51.8%。 *大气十条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产能、清洁生产、调整能源结构、产业升级、强化指标约束和建立区域联防机制等多个方面的污染防治措施。 问题研究背景 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情况 华北地区空气质量堪忧 我国空气质量状况虽有改善,但仍然严峻。 问题研究思路 认识大气污染现象 我国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 了解发达国家大气污染及治理案例 我国如何与何时才能让“蓝天”常在 1 2 3 4 问题研究建议采用以下思路: 如何减少大气污染,仍然是摆在公众、政府和科学家面前的一项重大工程。 一、认识大气污染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大气中的某些成分超过正常含量,或有毒有害的物质进入大气,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等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的本质: 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自净能力) 一、认识大气污染现象 2019年12月,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引发悉尼周边地区空气污染。 2021年3月15日,京津冀地区遭受沙尘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2013年1月与12月,中国中东部地区均出现严重雾霾天气。 大气污染现象举例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上海等多地空气严重污染,京津冀与长三角雾霾相连成片。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m,多地高速公路封闭,航班暂停。市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据报道,浓密的灰色雾霾笼罩在悉尼之上,当地的空气污染程度,已经达到比“有害” 水平还糟糕11倍,影响到了民众的健康。 受冷空气影响,沙尘天气使北京大部地区能见度降至不足1公里,北京城六区PM10浓度最高超过8000毫克/立方米,空气出现严重污染。沙尘黄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信号生效。 一、认识大气污染现象 空气质量指数(AQI) AQI是2012年3月国家发布的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污染物监测为6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AQI将这6项污染物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呈现。 空气质量指数 细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臭氧 一、认识大气污染现象 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表示 颜色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0-50 一级 优 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本无空气污染 51-100 二级 良 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易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 101-150 三级 轻度污染 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微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151-200 四级 中度污染 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 201-300 五级 重度污染 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 300以上 六级 严重污染 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表 空气质量级别划分与对人体的影响 若吸入大气污染物,轻者会使上呼吸道受到刺激而不适,重者就会发生呼吸器官的障碍,使呼吸道和肺功能发生病变,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癌等症。若突然受到高浓度污染物的作用,可能会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名 称 对 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