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6174

《莫高窟》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0147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莫高窟,教学设计
  • cover
18莫高窟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佛”,理解“威风凛凛”、“宏伟瑰丽”等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中介绍的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生字、新词情况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的重点词句。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读懂课文内容,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式,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学生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踊跃交流探讨、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 1.《莫高窟》多媒体课件。 2.教师多读一些与莫高窟有关的文章,以便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 1.完成预习单(见附件)。 2.收集《莫高窟》的相关资料,便于课前交流。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在祖国的西北部,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沙漠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切入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窟”是什么意思?(洞穴)为什么叫莫高窟?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师生交流了解莫高窟的来历:一种说法是莫高窟修造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周围是大沙漠,其地形比敦煌绿洲高近百米,所以在沙漠高处开凿的石窟便叫漠高窟,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外一种说法是没有比它高的洞窟,也就是最高的洞窟。)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 出示自读课文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并把课文读正确。 ②圈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也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③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莫高窟? (1)学生自读,自学。 (2)这篇课文生字新词较多,你能读正确吗?逐行识读,注意生字的读音及字形。强调“佛”字是多音字。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3)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预习单,交流书写情况。(注意重点强调指导笔画较多的字:“腐”的 “付”宜紧凑,“肉”宜饱满,横折钩要圆润有力。“绣”字左窄右宽,当中“乃”的笔顺要注意)把不满意的字或写错的再练写一个。 2.检查自学效果: ①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②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彩塑、壁画、藏经洞) 3.指导编写段落提纲。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概貌。 第二段(第二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