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7041

【步步高】2014届高中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 第四章 第2讲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配套课件+配套Word版文档,2份打包)

日期:2024-06-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32592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配套,课件,思想,历史,演变,Word
    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人类文明发展阶段 生产力发展状况 人地关系特点 史前文明阶段 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低 依赖自然 农业文明阶段 人口增多,发明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工具,学会了耕作和灌溉技术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提高,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工业文明阶段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各种机器、设备竞相发展 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引发了深重的环境灾难。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1)背景 ①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 ②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并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 (2)《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指出,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主要内容 ①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 ②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③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即代际公平。 ④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 (3)原则:可持续发展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三、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转变观念: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 2.调整行为:政府行为调整、市场行为调整、公众行为调整。 3.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 考点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1.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回答(1)~(3)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 (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2)该乡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地域性原则 (3)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 (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种植业以大豆、玉米和牧草为主;特色养殖业为野猪、狍子、山鸡等。据此可判断其位置应是松嫩平原。由当地产业结构图可知其生产过程中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经济和环境效益较好,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此种发展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考向立意】 该题组通过框架图展示的产业结构规划来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原则。 【思维过程】 结合框架图中有关信息→调运我国区域特色生产及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结合具体问题得出正确结论。 【误区警示】 ①对我国典型区域的特色生产掌握不牢;②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理解不透。 【预测展望】 结合当前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做的努力以及一些时事新闻,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举例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保证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美国拒签《京都议定书》;减少碳排放;污染转移等 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过度捕捞;过度抽取地下水;实施“休渔制度”等 共同性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