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770840

八下第三单元第9课 桃花源记(2课时共40张PPT)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84309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下,第三,单元,9课,桃花源,课时
    (课件网) 激趣导入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 1 桃花源———乌托邦? 文体解说 (4) 知识链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题目解说 知识链接 “桃花源”交代了写作对象。 “桃花源记”通过描绘一个人人平等,自食其力,和平自由的世外桃源,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作者名片 知识链接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 亮,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 “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人。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字词正音 检测预习 邑人( ) 间隔( ) 俨然( ) 屋舍( ) 问津( ) 诣( ) 黄发垂髫( ) 缤纷( ) 怡然自乐( ) 阡陌( ) 豁然开朗( ) yì jiàn yǎn shè jīn yì tiáo bīn fēn yí qiān mò huò 读顺全文 整体感知 诵读课文: (1)自读。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等。 (2)个别读,师点评。 (3)美读感悟。 读懂全文 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落实关键文言词汇含义,将不懂的做上记号,自学结束后提出来全班讨论。 补充注释 整体感知 (1)为业:靠……谋生。 (2)缘:沿。 (3)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4)杂:别的。 (5)鲜美:鲜艳美丽。 (6)异:诧异。 (7)穷:穷尽。 (8)舍:舍弃,放弃。 (9)平旷:平坦开阔。 (10) 属:类。 (11)悉:全。 (12)焉:于之,从这里。 补充注释 整体感知 (13)间隔:断绝了往来。 (14)语告:告诉(他)说。 (15)不足:不值得。 (16)既:已经。 (17)志:做记号。 (18)诣:拜见。 (19)如此:像这样。 (20)欣然:高兴地。 读课文,理行踪 课文研读 朗读课文思考: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明确: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 读课文,理行踪 课文研读 2、找出反映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词语。说说他的作用 明确: 林尽———得一山———山有小口———舍船———从口入———初极狭———复行 作用:表明桃花源的曲折、隐蔽、幽深,与世隔绝,难以被发现。 读课文,理行踪 课文研读 3、请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梳理出渔人的行踪。 ( )桃花林———( )桃花源——— ( )桃花源———( )桃花源——— ( )桃花源 发现 进入 做客 离开 再寻 按行踪,说故事 课文研读 4、请同学们依据渔人行踪,复述故事。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的归纳概括。 注意“桃花源”情境的描绘 注意作者渗入其中的情感态度 按图片,背课文 5、请同学们参照图图片,背诵全文。 按图片,背课文 4、请同学们参照图图片,背诵全文。 布置作业 巩固提升 1、理解文章大意,结合大意熟读成诵。 2、 归纳出自本文的成语。 3 、整理归纳文中重点文言现象。(课件网) 桃花源记 第二课时 1 桃花源———乌托邦? 复习导入 1、抽背课文 2、检测重点文言现象 1、找出反映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词语。 明确: 林尽———得一山———山有小口———舍船———从口入———初极狭———复行 表明桃花源的曲折、隐蔽、幽深,与世隔绝,难以被发现。 感知桃源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突出桃林的奇异,带有神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