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512020
期末专题:默写-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2897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期末
,
专题
,
默写
,
-2025-2026
,
学年
,
语文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专题:默写-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默写 1.同学们正在分享对古诗文中意象的理解,请你根据对话补全内容。 小轩:古人常以鸟的意象入诗。你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① , ———,借子规鸟的鸣叫来表达飘零离恨的心境;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的“② , ———,借鹤飞冲天的形象来引出壮志豪情。 小文:古人也常以水的意象入诗。你看谭嗣同《潼关》中的“③ , ———,表达了自己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④ , ———,是对时序交替、生命更迭的理解。《论语·子罕》中的“⑤ , ———,是对时光易逝的叹息,提醒我们且行且珍惜。 小蕾:看来想要学好古诗文,还真得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呢。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说的“⑥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刘禹锡屡遭贬谪,借“ , ———[《秋词》(其一)]抒发豪壮的情怀;李商隐羁旅巴蜀,道出了“ , ———(《夜雨寄北》)的未来期许;马致远漂泊异乡,流露出“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的无限哀愁;谭嗣同途经潼关,借“ ,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表现了昂扬的少年意气。 3.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我喜欢古诗,因为古诗在典雅凝练的文字里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曹操的①“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观沧海》)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展现开阔的胸襟与宏伟的抱负;孔子的②“ , ———(《<论语>十二章》)感慨人生世事变幻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 ———(《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慨叹个人身世之悲;李商隐的④“ , ———(《夜雨寄北》)表达对离人团聚共话相思的渴望……容天下事,抒万千情。 4.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梳理古诗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背诵。请补充下列梳理稿。 以动物为意象抒发情感,是古代诗歌的常见写法之一。“①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鸟鸣寄托着友人的牵挂,直抵人心;“②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在凄凉萧条的秋景与静谧乡间图景的对比中,烘托出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③ ,④ ———,《秋词》中这明丽秋景,豪迈诗情,谁说不是刘禹锡“⑤ ———这一新见识最有力的证据呢?“⑥ ,⑦ ———,陆游把自然之音编入十一月四日的梦境,表达为国征战的强烈愿望,诗人的拳拳报国之心感人至深。 5.请完成古诗文名句积累。 (1)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 (2) ,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 (3)非淡泊无以明志, 。(《诫子书》) (4)子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5)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论语》) (6)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7)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 (8)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 (9)子曰:“工欲善其事, 。”(《论语》) (10)子曰:“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6.默写。 明代诗人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徜徉于诗书之中,我们可以领略王湾笔下“潮平两岸阔,① ———的壮阔图景;体会李商隐笔下“何当共剪西窗烛,② ———的深深思念。读《论语》中“③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④ ———,我们懂得了要志存高远;读《潼关》中“河流大野犹嫌束,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期末专题:现代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期末专题:诗歌鉴赏-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期末专题:现代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期末专题:默写-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期中现代文阅读回顾练习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