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46084

三年级(上)第一次月考专项题(古诗赏析)一(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190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年级,第一,次月,专项,古诗,赏析
  • cover
三年级(上)第一次月考专项题(古诗赏析)一 (一)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解释诗的前两句。 2.这首诗中的“裁”字,用词有什么特点 对表现诗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二)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 的手法。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三)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解释诗的后一句。 2.两首诗都写到春雨、啼鸟,构成的意境相同吗 3.你更喜欢哪一首并说明理由。 (四)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2.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3.落笔先写“ ”,寂绝人迹,接着以“ ”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4.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5.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 )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题画》) 答案 (一)1.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2.用拟人手法,使诗中的意象变被动为主动,形象生动可爱,充分表现了春光的美丽,垂柳蓬勃生机、优美姿态。 3.贺知章生活在盛唐,仕途顺利,思想积极乐观,《咏柳》表达了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1."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 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4.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这首诗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三)1.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2.不同。王诗中雨水是逗停在桃花上的,说明雨下得不大,如烟如雾的,花瓣才能承载得了,风也不大,雨滴才没被抖落下来,如烟如雾的雨水使得桃花更加艳丽;孟诗中室外风雨有声,正面表现风雨不小,担心花落,侧面表现风雨挺大。王诗鸟鸣声更衬托出山居的幽静;孟诗中鸟声啁啾起落,远近应和,生机勃勃。王诗显静,孟诗显闹。 3.开放题,从语言、意境、表达的情感等角度欣赏都可以。 (四)1.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2.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不见人”,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3.(空山 但闻) 4.(前两句“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