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18485

【备考2023】华师大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过关题:化学计算(含解析)

日期:2024-06-17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12457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过关,解析,计算,化学,复习,备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化学计算综合练习 1.在科技创新课上,小丽在10g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为9g,再往试管中加入5g氯酸钾,继续加热后,试管中剩余固体13g,则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  ) A.8g B.4g C.3g D.2g 2.将A、B、C三种物质各16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有12gA、27g C和一定质量的D.如果A、B、C、D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2A+B═C+2D B.A+2B═C+2D C.2A+B═2C+D D.A+B═C+D 3.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y可以表示(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固体中MnO2的质量 C.生成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4.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样品,经分析测知其含水7.62%,含K2CO32.38%,KOH 90%,若将此样品加入10g 20%的盐酸中,再用10.2%的KOH溶液中和过量的酸,则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所得固体的质量约为(  ) A.3.4g B.4.1g C.4.5g D.无法计算 5.小明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绘制了如图的图象,y可以表示(  ) A.生成氧气的总质量 B.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C.固体物质的总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90 10 3 反应后的质量/g 12 19 10 x A.x=102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4:9 7.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在8克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该有机物可能是C2H2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燃烧过程中消耗了有机物1.6克 8.锌粉、铝粉、铁粉的混合物3.6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则得固体硫酸锌、硫酸铝、硫酸亚铁的混合物的质量为(  ) A.13.2g B.13.4 g C.12 g D.11g 9.小明对一包可能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不含水分等其他杂质)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9.3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40.7g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溶液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和绘制图象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123.9 147.8 172.8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a的数值为   。 (2)分析实验数据与图象,小明得出该样品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   。 (3)计算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将a克过氧化氢和b克的二氧化锰混合,使之完全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1)若得到水为c克,则可得氧气为   克; (2)若得到剩余物c克,则可得氧气为   克; (3)若反应后质量减轻c克,则可得氧气   克。 11.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明采用如图1实验装置来研究。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累计加入量/g 0 40.0 80.0 120.0 160.0 C装置的总重/g 100 102.2 104.4 105.5 105.5 (1)装置B所盛的试剂要具备的性质是   。 (2)取用15g石灰石样品,把160g稀盐酸平均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如表,请计算: ①在如图2中画出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 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2.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制取高纯度碳酸钙粉末,烧杯中现有100g碳酸钠溶液,将150g氯化钙溶液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