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学习通过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技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掌握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变化的关键。把握“风雪”描写的特点及其他细节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卒时间不详。原名耳,后名子安,耐庵为字。祖籍苏州,或扬州。三十五岁中进士,出仕钱塘两年。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还乡,闭门著述。又传,曾参加元末在苏州起义的张士诚军。因生当元明之际,目睹朝政腐败,社会不平,作《水浒传》以抒胸中之愤。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 “官逼民反,替天行道”是主线,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总结了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一部农民起义的悲壮史诗,一曲农民起义的雄浑颂歌。 第一部分(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 第二部分(2-6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 第三部分(7-9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第四部分(10-12节)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高潮和结局)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忍辱求安、不思反抗、性格软弱、善良厚道 探究一:通过分析林冲的语言、行为,分析其性格。 刚强正直,强烈的反抗意识 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泼贼哪里去!” “奸贼!你待哪里去!” “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英勇果敢 愤而抗争 武艺高强,扶危济困 正直善良,侠肝义胆 忍辱负重,随遇而安 忍无可忍,反抗杀敌 (1) 探究二:分析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描写风雪的作用是什么? 1. 直接描写风雪 (1)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 (2)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推动情节发展。 (3)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渲染出悲壮的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1)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例如: 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风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2)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探究三: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身 寒 沽 酒 途 中 见 庙 压 倒 草厅 投 宿 庙中 大 石 倚门 风雪 探究四:作品中多次提到“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由星星之火逐渐蔓延,如同林冲心中的怒火,顿时从心头熊熊燃起,情节逐渐推进,矛盾逐步激化,最后直达高潮。 (1)“向火” (2)“将火炭盖了”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