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86547

25.《古人谈读书》课件(第1课时,共27张PPT)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90131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人谈读书,课件,1课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 五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课堂导入 顾炎武三读法 “复读法” “抄读法” “游读法” 课堂导入 头悬梁,锥刺股 课堂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 自主预习 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由几部分构成,请给后两部分各起一个小标题。 自读提示一 我会读 冷峻 真挚 淳厚 婉约 隽永 绮丽 恬淡 睿智 喙 铿锵 寥廓 蓑毛 清澄 嗜好 镜匣 jùn zhì chún wǎn juàn qǐ tián ruì huì kēng qiāng liáo kuò suō chéng shì xiá 认真读哟 字词积累 注意 字音 澄 dèng chéng (澄清) (澄澈) 肖 稍 哨 (稍微) (口哨) 我会写 诲 谓 岂 恒 耻 窥 皆 缺 诵 注意间架结构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想一想:这三部话,告诉了我们哪方面的道理? 朗读指导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古文中,“而”前面一般是需要断句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 喜好 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位低的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勤勉而又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学习态度 谦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是 这 同“智”,智慧 理解词语 翻译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智慧)的。 学习态度 求实 zhì,记住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满足 教诲 倦怠 理解词语 翻译句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教的态度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勤奋 说一说 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同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小结 这三部话,告诉了我们哪方面的道理? 谦虚 求实 勤奋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朗读指导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古文中“亦”“岂”前面一般是需要断句的。 想一想 再读课文,想一下,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注意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想一想 想一下,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注意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想一想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随堂检测 一、说说第一部分都有什么哪些成语?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随堂检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