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94302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三单元《牧歌》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312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三
  • cover
牧歌 1、 课题:《牧歌》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唱歌曲《银杯》体验蒙古族短调歌曲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的艺术特点。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对比欣赏、模唱《牧歌》,体验蒙古族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的艺术特点。通过学习对蒙古族民歌长、短调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体验、情景体验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蒙古族音乐感兴趣,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并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银杯》、欣赏《牧歌》,感受、体验蒙古族长、短调歌曲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难点: 将歌曲《银杯》中的前倚音、下滑音的韵味表现出来。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使学生初步感受蒙古族的音乐特点。 2.思考: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今天让我们走进草原牧歌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新授课 1.聆听歌曲《银杯》,思考:歌曲的情绪特点?(热情、欢快) 2.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节拍:4/4拍,强弱规律:强 弱 次强 弱 3.视唱歌曲的旋律,引导注意声音的统一,准确把握歌曲节奏,注意歌唱的状态。 4. 通过演唱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的前倚音、下滑音请学生到白板上标注。教师范唱并讲解装饰音:前倚音,下滑音。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视唱带有装饰音的旋律。 5.全体学生按原谱,演唱旋律。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速度、把装饰音表现出来。 6.分析歌曲的内容:全体朗读歌词。通过朗读歌词学生描述歌词的内容,教师总结:蒙古族人民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当节日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主人就会在饮宴的过程中,端起奶酒,唱起祝福的歌谣,以表示对客人的盛情。《银杯》是一首典型的风俗类歌曲———祝酒歌。 7.填词演唱:有感情的演唱,体验前倚音、下滑音的韵味。 8.通过演唱总结歌曲的特点:速度:中速稍快 节奏———具有舞蹈性 旋律———起伏大、悠扬 字 多 腔 少 蒙古族短调的特点 蒙古族歌曲的第二种体裁是长调,《牧歌》是长调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三)对比欣赏歌曲《牧歌》 1.聆听歌曲《牧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表现草原的辽阔宽广带给人的平静和安宁的意境。歌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家乡和对生活的热爱。演唱形式:独唱。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引导学生关注音色、演唱形式、情感上的特点。生活是音乐的源泉,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歌曲. 3.用“lu”模唱:做到轻柔快速地换气,以保持歌曲平稳、连贯、悠长的风格。体验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4.总结蒙古族民歌长调的特点:速度———慢速 节奏———自由舒缓 旋律———辽阔舒展 字少腔长 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四)知识回顾: 长调的特点:速度———慢速 短调的特点:速度———中速稍快 节奏———自由舒缓 节奏———具有舞蹈性 旋律———辽阔舒展 旋律———起伏大、悠扬 字少腔长 字多腔少 (五)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