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15142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第二课时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37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语文,编版,五年级,上册,园地,第二
  • cover
语文园地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能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 同语境中运用该词语。 2. 朗读、背诵古诗《蝉》。 教学重点 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能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 同语境中运用该词语。 教学难点 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教学过程 Ⅰ 联系语境,领悟一词多义 1. 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开辟 姿态 师: 汉语中有很多词语因为运用语境不同,它的意思也随之不同,这些词语叫做多 义词。例子中“开辟”“姿态”“温和”都是这种情况。进行练习时,先要查字典,搞清 楚“开辟、姿态、温和”的意思;接着认真阅读每组的两个句子,想想每句话讲的是什 么意思;然后思考词语在句中究竟是什么意思,写在书上;最后再仿写几个句子。 查字典: 开辟:(1)开发、开垦;(2)创立;(3)开办。 姿态:(1)容貌神态;(2)物体呈现的样子; (3)风格 ; 气度。 温和:(1)不严厉、不粗暴 ; 平和不猛烈;(2)冷热适中 ; 不冷不热。 完成练习: 开辟:第一句是开垦荒地能种植花生;第二句是创立的意思。 姿态:第一句是梅树呈现的样子;第二句是大家的风格。 课件出示 温和 “温和”造句:(1)在一个温和的日子里,我们一家出去游玩。 (2)上课时,老师总是用温和的目光看着大家,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2. 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给加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将序号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内。 配合:①为一共同任务分工合作 , 协调一致地行动;②搭配、匹配。 (1)色素的配合 , 身段的大小 , 一切都很适宜。( ) (2)队列展示的两个小组紧密配合 , 步调一致 , 取得了理想成绩。 ( ) 体面:①体统、身份;②光荣、光彩;③ (相貌或样子) 好看、美丽。 (1)他离家外出打工,现在穿着西装,开着好车,很体面地回家乡。( ) (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 小结:我们在阅读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一词多义;表达时要学会把同一词 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 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相同的?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小结: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也不一样。解答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语 境,把握好了语境,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词多义,能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多义词,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Ⅱ 积累古诗,读中感受诗情 1. 导入: 文章能借物抒情,古诗也能托物言志。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 的《蝉》。读中体会:诗人要借助蝉来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怀? 2. 学习日积月累。 蝉 ( 唐 ) 虞世南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虞世南(558 - 638),字伯施,越州余姚 (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 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3)写作背景。 相传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时,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赏 识非常,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 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4)诗意。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 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含义: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7)拓展延伸: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 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也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像这类托物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