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023753

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62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 cover
6.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由三首小诗组成的儿童组诗,作者是当代作家张继楼。全诗呈现了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菇的镜头。将嬉戏、劳动的快乐表达的淋漓尽致,给予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读诗歌,整体感知三首小诗所描绘的画面。 2.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诗歌,展开想象,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彩和快乐,想象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画面美。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句子,体会儿童诗语言的简单、纯真。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彩和快乐;在反复朗读中读出儿童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课前准备】 同学们,请大家跟随音乐来欣赏一组水墨画。 【课件:播放童年歌曲+童年生活的水墨画滚动屏】 【教学过程】 听着童年的歌,看着童年的画,想象着童年的乐趣,开始今天快乐的学习。 一、激趣导入,美读课题。 1.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2. 这节课来学习张继楼爷爷为我们儿童写的一组诗。 【课件:卷轴打开课题】 (1)这组诗的题目该怎样读呢? (2)童年的水墨画是怎样的水墨画呢?带着想象读,可以读得更美。一起美美地读。二、通读诗歌,寻找特点。 (一)第一遍读诗,读正确、读流利。 1.童年的水墨画里有三首小诗,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一读,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生读第一首诗《溪边》。 (1)指导:读对“当”这个多音字。 (2)指导:读好扑腾这个词———扑腾”是表示声音的词,要读得轻短,读好这个词,诗句就活起来了。 (3)【课件:变红碎了】生活中我们通常会说什么碎了?诗里说人影碎了,是怎样的画面?人影一碎,你看到了什么?生活中的碎让人心惊,诗中的碎呀,却充满乐趣。请你读这句话。 3.生读第二首诗《江上》。 (1)【课件出示: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两个拨变红】 (2)指导:读好这两个拨字,拨字读得轻一点短一点,这笑声就飞起来了。 4.生读第三首诗《林中》。 (1)仔细观察这个甲骨文,猜猜它是文中哪个字?(爽)它像什么?———像一个人两只手提着两盏灯。这两盏灯代表明亮,雨后的松林阳光照耀,连空气仿佛都明亮起来了! (2)加手势指导:读好清清爽爽这个词。第二个清和第二个爽读得轻一点,柔一点。 (3)读好明明亮亮这个词。 (4)把它们放在句子里读,就更美了!———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5)再读这个词———斗笠。看,这就是斗笠,【出示:斗笠图片】用来遮挡阳光和雨的帽子,是用竹子的皮或叶编成的。【出示:蘑菇图片】像小蘑菇吗?你来读一读诗句。———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二)第二遍读,读出组诗特点。 1.【出示三首诗】请同学们带着想象,再读这三首诗,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相同点一:这三首小诗都是用地点来作题目的。 (1)哦,是这样吗?【板书:溪边、江上、林中】是不是? ①指导:读好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把题目读亮、读美。 ②溪边、江上、林中,它们的美各有不同,要怎样读呢?再读题目。 3. 相同点二:这三首小诗都是 6 行 3 句,句式相同。 4.相同点三: 这三首诗中都写的是童年的生活。追问:具体说说,第一首诗写的是什么———小朋友在溪边钓鱼。第二首———小朋友在江上戏水。第三首———小朋友在林中采菇。(板书:钓鱼、戏水、采菇) 5.多了不起啊!我们读出了三个相同点,还有没有第四个呢!继续读诗。 三、读诗作画,感悟童趣。 (一)学习《溪边》 1.首先,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