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题(李商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教学难点】 1.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感受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并提问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预习情况。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生词注音。 百花残(cán) 蜡炬(là jù) 春蚕(chūn cán) 蓬(péng)山 殷勤(yīn qín) (2)生词释义。 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处。 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 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体悟情感语言。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一遍播放:学生听,并将之前的生词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第二遍播放:学生跟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并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回顾文章,感受文章。 (4)小组探究。 教师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A.诗中哪句写得美呢?思考并且用笔写下你的感受。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哪四句是诗人写自己的? D.作者借用了什么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 (4)教师对于以上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小组竞争的形式,教师带领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对于自己在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再次细读文章,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