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音乐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花之圆舞曲(管弦乐)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通过乐曲欣赏,了解什么是圆舞曲,能说出维也纳圆舞曲的节拍特点及典型节奏型。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 3、通过各种活动参与到乐曲中,体会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感受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重 点 难 点 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 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谈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 具 多媒体、钢琴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按速度不同,可分为块、慢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19世纪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块板,其特点为节奏明确,旋律流畅,伴奏声部采用周期性反复的节奏型,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波尔卡音乐片段,请学生听是几拍子的音乐。 出示二拍子的指挥图示,可加入指挥。 师介绍波尔卡。 (通过上学期雷鸣电闪波尔卡的音乐,从舞曲音乐引入) 2、第一主题圆舞曲片段,请学生听是几拍子的音乐。 引出另一种舞曲音乐:圆舞曲。 出示三拍子的指挥图示,可加入指挥。 3、初步介绍圆舞曲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按速度不同,可分为块、慢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19世纪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块板,其特点为节奏明确,旋律流畅,伴奏声部采用周期性反复的节奏型,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由学生讲一下感受到的节拍特点,节奏型,师再进行总结) 三、新课教学 ㈠、揭题 ㈡、听引子部分 1、初听引子,感受速度、力度的变化(由慢到快、由弱到强) 可让学生稍微说下感受,乐曲一开始出来一种平静的感觉,后面慢慢热闹起来。引申到速度、力度的变化。 2、复听引子,听乐器 师:你觉得音乐展现了什么时候的场景? 师::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 节奏:出现了圆舞曲节奏; 速度:变快; 音色:管乐、竖琴力度:变强,表现天色渐渐明亮,生机勃勃,使人感到振奋; ㈢、听第一圆舞曲主题 1、初听第一圆舞曲主题,师画旋律线 A突出长线条,加上倚音(两只手配合画),B突出八分音符和前半乐句的下行。 2、师生画旋律线,再一起配合哼唱 3、生跟琴学唱主题A ㈣、听第二圆舞曲主题 1、初听第二圆舞曲主题,听乐器 2、复听第二圆舞曲主题,听情绪的对比变化(通过速度、音区、乐器的音色等) 3、跳圆舞曲 ㈤、听第三圆舞曲主题 1、初听第三圆舞曲主题,听打击乐器 2、生配打击乐器 ㈥、听第四圆舞曲主题 1、初听第四圆舞曲主题,听力度、音区、乐器的对比变化 ㈦、完整听全曲 ㈧、曲式分析 四、拓展与延伸 1、简单介绍乐曲背景 《花之圆舞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1892年创作的,选自舞剧《胡桃夹子》。舞剧讲述一个名叫克拉拉的小女孩在圣诞前夕收到一个胡桃夹子。梦里,她发现胡桃夹子带领玩具兵和凶恶的老鼠们作战,在克拉拉的帮助下,胡桃夹子和玩具兵获得了胜利。在这胜利的时候,百花仙子们为欢迎她跳起了一支绚丽活泼的舞蹈,就是这首脍炙人口的《花之圆舞曲》。 2、完整欣赏现场演奏的管弦乐《花之圆舞曲》 五、小结 聆听波尔卡音乐片段,判断拍子 了解圆舞曲 初听引子 复听引子 听第一圆舞曲主题 师生配合哼唱 听第二圆舞曲 听第三圆舞曲 听第四圆舞曲 聆听全曲 了解乐曲创作背景 教学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