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花之圆舞曲》《跳吧!跳吧!》 教学目标: 1.欣赏《花之圆舞曲》,体验孩子在大自然欢笑的情景。认识几种乐器。 2.欣赏《跳吧!跳吧!》,感受外国舞曲的魅力。 3.组织学生尝试跳集体舞。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韵律,认识乐器说出名称。 2、 体验音乐韵律。能把握节拍随舞而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 1、播放歌曲《花之圆舞曲》迎接学生进课堂坐下与学生一起随歌曲节奏拍手。 师:这首曲子叫什么?乐曲的风格? 使用哪些乐器?(小提琴、圆号、单簧管) 2、介绍作者:柴可夫斯基及其作品。 3、听《跳吧!跳吧!》歌曲比较和《花之圆舞曲》歌曲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师: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看看它与《花之圆舞曲》相比。 4、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聆听的是一首斯斯洛伐克民歌《跳吧!跳吧!》,歌曲赞美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感知歌曲 1、(出示一幅冬天夜晚的风景图) 师:请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一下? 2、出示斯洛伐克地图及若干画面,介绍斯洛伐克。 三、学习歌曲: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带大家认识一个美丽的国家。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点击课件。什么国家?(斯洛伐克)。简介斯洛伐克:它是一个风景秀丽,古老而独特的小国家。请欣赏(斯洛伐克现代建筑、古老神秘的城堡和幸福跳吧跳吧的斯洛伐克人们)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让我们兴奋,也让我们激动。 2、让我们来动一动,夸一夸吧。 X X /X X/ X X X /X X X/ 他们 国家 真 美 丽 真 美 丽。 他们 生活 真 幸 福 真 幸 福。 古老 城堡 真 神 秘 真 神 秘。 分析切分节奏。重拍在第二个半拍。 3、按节奏填音符,成一条旋律。 a、师示范。 b、学生练习(填音符): 22 44 4 3 3 4 3 3 11 33 3 2 2 3 2 2 师:这是这首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生会发现两条旋律线是一样的)师:这种将音符整体“搬家”的创作形式叫旋律模进。 c.音乐欣赏———歌曲《跳吧!跳吧》 问:听完音乐,感觉音乐情绪怎样? d.《跳吧!跳吧》是一首载歌载舞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歌,以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故被称为《土风舞》,过去主要表现了人们唱起歌儿,跳起舞蹈庆贺丰收的热闹场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民歌《跳吧!跳吧》。 e.学唱歌曲的前一部分。 4、我们现在来学歌曲的后面部分。(跟唱) 注意:重拍。分析:X. X 提醒:最后一小节。学习:前部分最后一乐句。 5、齐唱后部分歌曲。 6、合起来唱全曲。 刚才我们唱的歌曲它是以民间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的,它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名字叫《跳吧!跳吧!》。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歌曲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人们在冬日晚宴上围着火炉,拉起圆圈快乐地歌舞时地热烈,欢快情景。) 你觉得歌词写得怎么样呢?(富于生活情趣,并带幽默感,表现歌舞当中相互娱乐的风趣。)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呢?(热烈,欢快,活泼,极具舞蹈动感。)歌曲的速度 力度? 歌曲能分成几个部分?体裁:单二部曲式 A+B A段(1—16小结)后部分连续的切分音,节奏规整,重音突出,节奏鲜明,情绪热烈,活泼,极富舞蹈动感。 B段(17—32小结)开始用附点节奏使音乐变得舒缓,与A段成对比,随后又回到原来的节奏型(切分音)来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7、总结:《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轮舞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歌词内容富于生活情趣,表现了人们聚会时的场景。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皆以模进的手法写成,突出使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第二段开始用附点节奏,使音乐舒展并与第一段形成对比,随后又回到切分的节奏型,并都用“啦”来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