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06701

9赤壁赋导学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中职语文语文版拓展模块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学案 查看:77次 大小:501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赤壁,赋导,学案,答案,2022-2023,学年
  • cover
9赤壁赋 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 2.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朗读、课后练习,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掌握一些特殊句式。 3.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理解词语、句意,熟悉课文内容。 4.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预习要点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 2.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朗读、课后练习,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掌握一些特殊句式。 3.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理解词语、句意,熟悉课文内容。 4.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达标练习 1、下面选项中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愀然(qiǎo) B、山川相缪(liáo) C、酾酒临江(shī) D、舳舻(zhóu)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 B、方其破荆州(当) C、侣鱼虾而友麋鹿(朋友) D、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 的《 》中的诗句。 二、探究案 1、要点回顾 (一)字词梳理 壬rén戌xū 属zhǔ客 窈yǎo窕tiǎo 冯píng虚御风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横槊shuò 余音袅袅 niǎo 幽壑 hè 扁舟piān 嫠妇lí 愀然qiǎo 山川相缪liáo 舳zhú舻lú 旌旗jīng 酾shī酒 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樽 蜉fú蝣 无尽藏zàng 狼籍jí 枕藉jiè (二)整体感知 找出文中直接表明情感的几个词语,朗读并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明确:乐———哀/悲———喜 2、初步明确朗读的情感基调 “乐”的部分要读得轻松愉悦; “悲”的部分要读得悲凉激昂; “喜”的部分要读得旷达洒脱。 2、问题展示 (1)第一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2)舷歌之后,赋中又写了客吹洞箫之声。课文是怎样描写箫声的?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从开篇处到第二段末,赋的情感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奏出充满悲哀的言乐,他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什么? (4)课文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3、课堂总结 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先结合课后练习二,体会课文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再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寓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义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