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 气(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回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学习作了铺垫。教师对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氧气的浓度不同对反应现象的影响,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观察,认识氧气跟许多物质反应的现象,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学会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用对比实验等方法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2)学会用分类的观点研究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4)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课题1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是一种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除此之外,“氧气又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怎样去检验它,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本节课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注意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结合本课内容要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不是做题、考试,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系的,通过学习化学可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和生产问题,提高我们生活的品质。 2、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化学的学习情境中。 3、突出化学实验的作用。本节课成败与否就在于实验。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学习,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完成,实验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组讨论,小结,老师可给一些提示,文字表达式的书写也可让学生去完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指导者,引领者。 5、运用好多媒体。本节课内容较多,特别是实验多,若安排不当就会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在实验的归纳、小结等方面,可充分发挥好多媒体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描述,归纳、小结。 3、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现象及结论 设计意图 【展示图片】 氧气的用途十分广泛,它具有哪些性质呢? 思考、联系生活、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 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题。 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知识又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 如何研究物质的性质,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倾听、记录 先研究物理性质,再研究化学性质。 学习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展示实物、图片】 【提问】 看到氧气的实物和展示的图片,你能想到氧气具备哪些物理性质吗? 【指导阅读】 教材第一自然段 抢答、观察、阅读、记忆 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与水 氧〉空 -183℃,淡蓝色液体 -218℃,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自主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记能力。 【安排学生实验】 ①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的现象 ②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燃烧 【指导学生实验】 【小组分工】 ①两位同学进行实验操作 ②三位同学侧重观察、思考实验注意事项 ③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表述实验现象】 ①带火星木条复燃 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②木炭在空气里发生红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