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111538

高考语文一课一练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四8《拿来主义》(含答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1474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标准,拿来主义,必修,高考,语文,课程
  • cover
高考语文一课一练《拿来主义》 1.下列有关《拿来主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接着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严重后果。“送去主义”的表现有送古董、送古画、送新画和送梅兰芳。 B.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崇洋媚外,接着又形象地揭露了“送去主义”的两大危害:一是导致经济衰败,二是导致主权丧失。 C.文中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其中的“运用脑髓”即要善于思考,“放出眼光”即要善于鉴别,“自己来拿”即要争取主动。 D.鲁迅先生用“孱头”“昏蛋”“废物”三个形象,尖锐而生动地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这三种错误态度是:①不敢接受;②全盘否定;③全盘吸收。 2.《拿来主义》第1段对“送去主义”进行了揭露和讽刺。你认为在今天有没有“送去”的必要?应如何看待“送去主义”呢? 3.在学习了《拿来主义》后,你认为应该怎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具体例子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我的思考:_____ 4.《拿来主义》第一段最后一句“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其他类似的词语还有哪些? 5.根据《拿来主义》一文,说说第四段中“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6.《拿来主义》一文中,“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又是从哪一段开始详细阐述的? 7.《拿来主义》中,怎样理解第三段中“不算坏事情”“丰富”“大度”的含义? 8.课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拿来主义》 9.《拿来主义》中,结合全文,回答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0.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及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时,明确主张“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后又直白地说“他占有,挑选”,有人认为这种“先拿来后选择”未免简单粗暴,有失理性与智慧,不如“先选择后拿来”更慎重而有效。对此,你如何看待? 11.《拿来主义》一文,运用比喻说理,是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鲁迅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 12.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怎样理解? 13.《拿来主义》的题目和论证的重点是“拿来主义”,但前半部分却用了不小的篇幅来论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是为什么? 14.《拿来主义》一文中借哪几种形象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对待文化遗产,“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15.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如何理解《拿来主义》文段中的“送来”? 16.概括《拿来主义》第三部分内容。 17.阅读《拿来主义》,分析精彩动词的含义、表现手法及作用。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18.阅读《拿来主义》,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9.概括《拿来主义》第6段内容。 20.概括《拿来主义》第7段内容。 21.阅读《拿来主义》,概括第4段内容。 22.阅读《拿来主义》,分析第3段的论证方法及论证内容。 23.阅读《拿来主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