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26015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三上第二课第4课时《打枣》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2584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三上,第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欣赏《打枣》教学设计 课题 欣赏《打枣》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打枣》是流行在山西、河北等地区的一首传统民歌。歌中描绘了过去农村妇女外出游玩时的喜悦心情。独奏者持两支唢呐,用大唢呐代表爷爷,小唢呐(奏出的音比大唢呐高一个八度)代表孙女,大小唢呐轮流演奏,频繁的乐队过门十分生动地烘托了欢乐气氛。歌中的衬腔具有欢快、活泼的特点,调式较丰富,节奏型的变化也较多。这首歌在体裁上也受了时调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首反映生活和风土人情的歌曲。 学习目标 1、审美感知:认识民族乐器唢呐,并能分辨唢呐的音色。2、艺术表现:在欣赏中感受民族乐器与管弦乐器的不同音色,通过力度、速度的变化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3、创意实践:感受歌曲应用不同的吹奏乐器,模仿人物的声音设计场景的乐曲特色。 4、文化理解:通过欣赏歌曲《打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民族乐器。 重点 了解民族乐器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想象爷爷和孙女的“对话”场景。 难点 体验民族音乐和西洋管弦乐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师:音乐除了声乐演唱形式外还有器乐的演奏形式,你知道哪些演奏形式呢?(还有各种乐器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同学们知道哪些民族乐器呢?教师举例:图片展示 古筝 二胡 笛子 唢呐今天,老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唢呐演奏的歌曲《打枣》,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有趣的歌曲。板书课题:《打枣》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观察图片,了解民族乐器。齐读课题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简单介绍常见的民族乐器和演奏形式,引出下面课程的讲解。 讲授新课 歌曲简介。《打枣》是流行在山西、河北等地区的一首传统民歌。用大唢呐代表爷爷,小唢呐代表孙女,大小唢呐轮流演奏,频繁的乐队过门十分生动地烘托了欢乐气氛。歌中的衬腔具有欢快、活泼的特点,调式较丰富,节奏型的变化也较多。这首歌在体裁上也受了时调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首反映生活和风土人情的歌曲。认识唢呐。唢呐是一种民族吹管乐器,音色高亢明亮,音量宏大。中国民间婚丧嫁娶,扭秧歌、踩高跷、打花鼓、跑旱船,以及某些少数民族的娱乐活动,如朝鲜族的农乐舞等,所用吹打乐中,皆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唢呐除用于独奏、合奏外,还用于戏曲、歌舞伴奏。它的吹奏技巧丰富多彩,有滑音、吐音、气拱音、气顶音、打嘟噜、循环换气等,还善于模拟人声歌唱、鸟鸣鸡叫等。在这首乐曲中,唢呐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咔腔”,模仿人说话的各种声音,非常有趣。图片展示唢呐的结构哨片唢呐杆碗儿分段欣赏歌曲引子部分请同学们边聆听引子部分边填空。这段音乐的速度( ),唢呐音色 ( ),音乐风格( ),把我们带入了( )。教师提示:自由;高亢、明亮;活泼、有趣;北方农村的一个小庭院中。第一部分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刻画了怎样的情景 这段音乐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段音乐的演奏形式是怎样的 教师提示:欢快的情绪,表现了打枣的欢乐情景;速度从慢起逐步转向中速;由唢呐和乐队交替演奏。第二部分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这段音乐刻画了怎样的场景 这段音乐中唢呐的音色有没有变化 这段音乐中有几个主要旋律 教师提示:刻画了祖孙俩打枣的场景;一个唢呐声音较粗犷,另一个声音细一些;有两个主要旋律。请同学们随琴唱一唱这两个主要旋律。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数一数这两个主题出现了几次 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这段音乐中第一次是大唢呐,好像是爷爷;第二次是小唢呐,好像是孙女;第三次是交替演奏,好像祖孙俩打枣的情景。)第三部分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填空:这部分音乐依然采用了( )的主题音调,反复出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