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34752

13 精卫填海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860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精卫填海,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13 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一.填空题(共5小题) 1.看拼音写词语。 yán dì    nì shuǐ    fǎn huí    tóu xián    míng yuē    2.辨字填空,组词语。 曰 日: 美其名       记 违 伟:    反    大 弱 溺:    亡 微    古 故:    诗    事 3.写同音字。 dì nì xián 皇       水    接 传       风 悠    4.查字典填空。 “衔”字是   结构,读音是   ,它的形近字有   ,可以组词为   。“衔”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用嘴含;②存在心里;③接受;④相连接。“燕子衔泥”中“衔”的意思应该选   。 5.将下列成语或句子中的加点字所对应的意思填入横线上。(填序号) ①老,旧,过去的;②缘故,原因;③因此;④死(用于人);⑤故意,存心。 (1)故弄玄虚    (2)不知何故    (3)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二.语言表达(共3小题) 6.结合注释,概括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体会精卫的精神。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借助注释,理解内容。 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少女”在古文中指    ,与现在的意思不同。“曰”叫作。这句话交代了故事中人物的    。 ②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故”的意思是    ;“堙”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这句话刻画出精卫鸟    的形象和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3)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7.读一读,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文言文的意思。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①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②,有鸟焉(yān),其状③如乌④,文首⑤,白喙(huì)⑥,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⑦。 【注释】①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②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③状:形状。④乌:乌鸦。⑤文首:头上有花纹。⑥喙:鸟的嘴。⑦自詨:自己称呼自己。 8.百字练笔。 精卫日复一日地填海时,与大海展开了对话,请你发挥相象写一写它们的对话内容。 大海:“你这只可恶的小鸟,每天往我身上扔石子、树枝干什么?” 精卫:“                        ——— 大海:“                        ——— 精卫:“                        ——— 大海:“                        ——— 精卫:“我填不平你,还有我的子子孙孙,只要我努力坚持,一定会填平你的!” 三.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9.延伸阅读。 精卫填海 在浩瀚的东海上,有一种名叫精卫的鸟。这种鸟整天忙忙碌碌,到西山上衔来小树枝、小石子,丢到大海里去。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它立志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把大海填平。 这种鸟原来生长在北方的发鸠山上,它把窝筑在柘(zhè)木和桑树上。它的形状跟乌鸦差不多,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血红的爪,叫声就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那它为什么要飞到东海来,并且衔树枝和石子想填平大海呢?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炎帝有个最小的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被汹涌的海水吞没了。女娃死后化成了一种鸟,这种鸟就是精卫。 直到现在,东海边上还留有精卫誓水处﹣﹣据说女娃就是在此处落水淹死的,所以精卫鸟誓死不饮这里的水。 精卫鸟以它微弱的力量想要填平浩瀚无垠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