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154318

3口耳目 (教案)(2课时)

日期:2025-10-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53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口,耳目,教案,2课时
  • cover
统编教材一年级第一册识字 3 口 耳 目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五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的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站、坐”是2个表示动作的合体字,可通过图文结合、动作演示等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认识字形,理解字义。如“坐”,可以请2个学生上来,并排坐一坐,也可出示2个人同坐在一个土堆上的图片;“站”,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哪些人的站姿能称得上“站如松”,相机出示相关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这样,学生在识记生字的同时,对文中俗语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朗读俗语时,教师先通过带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借助课文插图使学生理解“如”就是“好像”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说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站要直,就好像一棵笔挺的松树;坐要稳,就像一口沉稳的大钟。要让学生把自己对句子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要求读得有力量,不拖沓,读出一定的精气神。 【教学总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 2.会写“口、耳、目、手”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3种笔画。 3. 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种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 2.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3. 学习新笔画“横折”,会写“口、目”这两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和学生一起玩“摸五官”的游戏。师喊口号:“鼻子鼻子眼睛,鼻子鼻子耳朵……”,学生用右手摸到指定位置。 【教学说明】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五官有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2.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识字 1. 引导观察图画。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9页,认真观察一下,图画里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预设: “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 “一个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 “小男孩走过来和她们打招呼。” 【教学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教学设计,让学生观察图片,组织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 图中还有几个生字,看一看,你认识几个?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小结:小朋友可真能干,会自己认字,真了不起,这节课让我们把它们牢牢记在脑子里,有信心吗? 3. 学习“口”字 (1)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看老师的口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个声母;再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个韵母。大家猜的都很正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老师让你看着我的口形,你却看着我的嘴,这是为什么?(让学生明确,“嘴”就是“口”。)大家说得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那么右下角像什么呢?对,这就是古时候的人根据口的形状写的口字。后来,人们把口字进化成这样的。 (3)同学们,我们的口(嘴巴)能做哪些事呢?(讲话、吃饭、喝水……) (4)你能用口字口头组词吗 (口语、入口、开口、口水、口才、口罩等) 4. 学习“耳”字 (1)请同学们用左手轻轻地捏一捏你的右耳垂,再用右手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