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社区服务我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社区服务我设计》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劳动 年级 七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垃圾投放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合理进行服务设计。课程讲解了“行为地图”研究方法,并应用此方法进行垃圾桶选址方案的确定,科学有效的方法展示了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中的智慧。 学习目标 1、劳动观念:懂得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2、劳动能力:学会分析影响垃圾投放的因素,了解“行为地图”,认识研究方法,学会设计垃圾桶选址方案。3、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善于观察、积极创新、乐于分享的品质 。4、劳动精神:在劳动中不断追求创新,开拓自己的思维,树立奋斗、创新的劳动精神。 重点 学会分析影响垃圾投放的因素并合理设计垃圾桶选址方案。 难点 正确运用“行为地图”研究方法进行选址方案的制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社区公共设施的管理工作离不开每一个居民的热心参与。大家群策群力,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组织下,共同营造祥和的社区环境。社区有物业、居委会,还有志愿者、业主,公共设备的维护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例如,有些社区的分类垃圾桶选址面临着“多了占道、少了溢出、近了熏人、远了抱怨”的窘境。社区该如何确定分类垃圾桶的位置呢?今天老师来和你们一起学习社区服务的设计。2、板书课题:《社区服务我设计》 学生思考确定垃圾桶摆放位置的方法。引出课题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情况中社区垃圾桶摆放位置的确定,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 垃圾投放影响因素。师:你有没有留意过自己所在社区的分类垃圾桶安置在哪里?它们的安放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慧慧小组收集了很多居民反映的垃圾投放问题。A居民:我扔垃圾很方便,楼下就有垃圾桶,可早上的清运垃圾车实在太吵。B居民:在小区锻炼,身边哪里都有垃圾桶,气味太重,蚊虫也多。C居民:“其他垃圾”的垃圾桶总是爆满,我不知道该把“其他垃圾”丢到哪里。D居民:扔个垃圾,要走那么远的路,垃圾袋中的脏水滴得满地都是。E居民:不同垃圾桶相距太远了,每次扔垃圾要跑好几个地方,费时费力。师:请你帮忙分析,这些居民在扔垃圾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影响垃圾投放因素分析表师:初步确定了垃圾桶的选址后,如何测试方案的可行性呢?科研人员在做研究的时候,会在方案实施之前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对方案进行初步评估。“行为地图”是追踪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个体在一定空间内,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动作和位置的变化。通过记录运动轨迹,就能绘制出“行为地图”。图片展示教师行为地图通过观察“行为地图”的路径轨迹、路径密集程度、路径长短等情况,我们可以识别和定义用户在各区域中不同的空间行动。拓展延伸:行为地图观察法行为是一种直接观察记录的方法,通过跟踪人们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行为来进行分析。这种方法最早在1960年代末开始应用于研究物理环境特性如何影响人们行为,包括活动的水平和类型等。研究人员依据地图或地图的布局平面,记录研究对象的位置, 在特定时间的停留时间以及一些其他特征,比如性别、年龄和与他人的互动程度。这种方法被广泛用来研究人们在超市, 学校, 医院, 孩童照顾中心和杂货店的行为。设计一份垃圾桶选址方案。第一步:熟悉社区的概况图片展示小区平面图小区共有8幢楼30个单元,按每层2户、每幢6层估算,约有360户居民。第二步:了解各类垃圾投放量分布。图片展示垃圾比例图随机调查社区50户家庭某一天各类生活垃圾的投放量,统计这些家庭各类生活垃圾投放量分布情况。第三步:估算垃圾桶数量。图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