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66647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11335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19张
  • cover
(课件网) 陈太丘与友期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学习目标 01 教学目标 1.识记本文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熟读、背诵课文。 新课导入 02 《世说新语》是( )(朝代)的(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 )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载了( )的言谈、逸事。 南朝宋 刘义庆 志人 汉末至东晋士大夫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 》篇。 方正 自主学习 1.划分节奏,朗读文章,借助工具书梳理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圈点勾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注意: 逐字翻译, 字字落实, 人名地名不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 陈太丘走后那人才到达。 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 相约同行。期,约定 正午时分 到达 舍弃 离开 才 嬉戏 客问元方: “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你父亲在不在?”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等待 不是 丢下,舍弃 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说:“你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 拉 回头看 信用 就 我父亲 感到惭愧 代词,指元方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 课文解析 03 分析人物形象 文中的友人与元方是怎样的形象?元方是如何体现出方正来的?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懂礼识义、聪明机智、正直不阿。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启发: 在人际交往中,课文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 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①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是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小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词严。所以,这一则故事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②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精彩课堂 小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严”,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陈太丘与友期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